【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謝文全-教育行政學

主題:權變領導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The Least Preferred Coworker Scale(LPC Scale) p.481 Fred Fiedler's Contingency Models of Leadership 權變領導理論  本來要寫p.484的table 13.2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但是找不到夠多的中文資料,卻發現許多關於Fiedler權變領導理論的書籍,課本也有提到,轉而寫這方面的資料。 一、LPC的歷史發展: LPC量表由Fiedler對有關人類知覺的研究開始發展,Fiedler在這個領域的最早期研究,係從1951年比較有效能與無效能的臨床心理學家對病人的知覺開始。早期LPC量表的研究重心,著重在正式與非正式團體中,個人覺得測量與準治療效果(quasi-therapeutic effects)兩者關係上。之後,用於請團體成員評定自己在團體中的等級,結果如其預測,成員所做的評價與其最親近者的類似性明顯較高。因此,假設類似性量表乃被解釋為成員心理親和(psychological warmth or closeness)需求的具體反應。後續的研究中發現,領導者對同事的知覺與團體效能有關,至此,LPC量表成為區分領導形式的工具。 二、研究對象: LPC的研究對象是領導者,其方式和假設與一般研究不同,強調領導者內在人格的衡量。 領導者從與其工作的所有同事中挑選一最不喜歡的,再去評分。採迂迴策略,表面在描述別人的人格特徵,暗裡在影射自己的領導方式。 三、LPC內容 一般出現的LPC量表中,其項目並不一致,長度也不相同,但大概以16-22個項目者最常使用。Fiedler所使用的LPC以16與18個兩種為主,內容取向也有差異。 快樂的(Pleasant) 1 2 3 4 5 6 7 8 不快樂的(Unpleasant) 友善的(Friendly) 1 2 3 4 5 6 7 8 不友善的(Unfriendly) 拒人千里(Rejecting) 1 2 3 4 5 6 7 8 接納人(Accepting) 緊張的(Tense) 1 2 3 4 5 6 7 8 輕鬆的(Relaxed) 疏遠的(Distant) 1 2 3 4 5 6 7 8 親近的(Close) 冷漠的(Cold) 1 2 3 4 5 6 7 8 熱情的(Warm) 支持的(Supportive) 1 2 3 4 5 6 7 8 敵對的(Hostile) 煩人的(Boring) 1 2 3 4 5 6 7 8 有趣的(Interesting) 好爭論(Quarrelsome) 1 2 3 4 5 6 7 8 和睦的(Harmonious) 悲觀的(Gloomy) 1 2 3 4 5 6 7 8 樂觀的(Cheerful) 開放的(Open) 1 2 3 4 5 6 7 8 保守的(Guarded) 造謠的(Backbiting) 1 2 3 4 5 6 7 8 忠誠的(Loyal) 不可信賴(Untrustworthy)1 2 3 4 5 6 7 8 可信賴的(Trustworthy) 細心的(Considerate) 1 2 3 4 5 6 7 8 粗率的(Inconsiderable) 陰險的(Nasty) 1 2 3 4 5 6 7 8 親切的(Nice) 隨和的(Aggreable) 1 2 3 4 5 6 7 8 拘束的(Disagreeable) 虛偽的(Insincere) 1 2 3 4 5 6 7 8 誠實的(Sincere) 仁慈的(Kind) 1 2 3 4 5 6 7 8 無情的(Unkind) LPC的涵義分析 Fiedler認為,領導行為與領導形式是有所區別的,領導行為是表示領導者在指揮和控制團體成員的工作時,所表現的特殊行為;領導形式則是不同的領導情境下,領導者激勵行為的基本需求結構,是一種人格特質。 記分方式: 八點量表,每一尺度最低為一分,最高為八分,所以理論分數(1+8=9)÷2=4.5,但根據實際研究結果,實得分數大多較小。 類型探討: 依照得分高低,可分為三種導向的領導方式: 1.低LPC--工作導向(低於63分):通常將LPC解釋為個人對另一個工作完成者的態度或情緒反應,低得分者把最不喜歡的同事描述成非常消極或抗拒團體的人。認為阻礙我工作的人一無可取,否定該同事其他優點,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而非理性的評估,因此稱其為高度工作導向者。 2.高LPC--關係導向(75分以上):即使最不喜歡的同事,也將之歸類於比較好的人格,不因工作而影響其判斷,因此稱為關係導向。 3.中LPC--社會自主:特性是甚少依賴他人,有較寬廣的獨立思考空間。 台灣的研究:找到的資料以教育領域為主,如 1.陳慶瑞民76年,研究高雄地區國小校長的領導效能,結果發現,在三種效能指標(生產力、工作滿足感、適應力--彈性)中,LPC與領導效能的關係皆與Fiedler的主張相同。 2.廖克玲以國中教師與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教師的LPC分數(由學生描述對數學老師領導形式的知覺)與學生數學成績的關係,發現與情境因素有關。 參考資料: 陳慶瑞 費德勒權變理論研究 (民78) 台北市 五南出版  Gary A. Yukl著 洪光遠譯 組織領導 (1990) 台北市 桂冠出版 Fiedler等著 馮斯明譯 尖端領導 (民72) 台北市 桂冠出版 林振春 人文理論領導研究 (民81) 台北市 師大書苑 黃昆輝 教育行政領導理論分析 (民75) 台北市 師大書苑 林邦傑 最不喜歡工作夥伴量表的因素結構及其與刻板印象、自我概念的關係 (民68)中華心理學刊 第21期 p.41-52 廖克玲 領導績效的變通模式在教學情境中的應用 (民67)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0905993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權變領導理論FiedlerLPC量表工作導向權變領導正式與非正式團體社會自主關係導向領導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