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駕駛人駕駛汽車的影響因素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駕駛人在駕駛汽車時,會受其自己心理與生理因素的影響,亦會受道路與周遭環境的影響。茲將其影響因素說明如下: 一、反應時間 駕駛人從看(視覺)、聽(聽覺)、感受(觸覺)中蒐集到的許多交通狀況、道路狀況、車輛狀況等情報,經思考、判斷以至決策並採取反應行動的過程,所花費的時間稱為「反應時間」。不同的駕駛人在不同的身心狀況及道路、交通狀況下有不同的反應時間。在理想狀況下,駕駛人之反應程序應分為感應(Perception)、運用智慧(Intellection)、激發情緒(Emotion)、執行意志(Volition)四個階段,所以稱為PIEV時間。通常的反應時間約在0.5秒至4秒之間。   二、視覺 1、視覺範圍:用路者集中注意目標所能看到最清晰的部分,為視覺圓錐角,約3°~5°範圍內之事物。視錐角度愈大,雖視野愈大,但能明確辨認的程度也就會愈差,因此交通標誌、號誌通常設置在10°視野以內。 2、周邊視界:除了可清楚辨認目標之外,駕駛人可視覺之界限,靜止時,約180°~200°,當車速提高時則視界為之減少。周邊視界另一特性為端部幾乎沒有色彩感覺。 3、顧盼時間:用路者為了認清周遭環境,常於駕車時利用眼睛或頭部左右移轉,即可調整明視視覺情況,此左顧右盼約須花0.5秒~1.26秒。 4、視覺深度:係指用路者估計來車遠近之能力。視覺深度差的人,常引發首尾相撞及超車時對撞的事故,獨眼人必須多依賴學習以增強此種能力。 5、閃光恢復:又稱為「眩光恢復能力」。係指用路者由暗至明亮處或由亮至暗處,為了適應此種變化,瞳孔收縮或放大所需之時間。 6、辨色能力:辨色能力對交通之影響不太大,因為只要能感識亮度,即使色盲,對標誌、號誌也可以其他方式辨認。根據過去紀錄,色盲與交通肇事並無顯著關係。 7、錯覺:人類的視覺通常都相當正確,但在特殊的情況下,由於注視範圍內背景因素的影響而產生錯覺,在駕駛時不可不慎,此更成為道路設計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8、視力衰退:視力常隨年齡的增大或其他因素而衰退,因此駕駛人應定期接受檢查,以確保行車安全。   三、聽力 聽力對駕燐人之重要性遠不及視力,且在車內常無法聽清楚車外之狀況,但對行人之關係則較大,因為行人可藉由聽力來判別有無來車。   四、穩定感 駕駛人遇到不舒服或不安全之情況時,會設法使自己舒服與安定。如路面崎嶇不平時、彎道時、眼睛困倦時等,都會自動減速,以求行車的安全與舒適。   五、疲倦 因睡眠不足、路況單調、空氣稀薄等原因,均易使駕駛人產生疲倦,進而延長反應時間,故良好的道路工程設計應儘量避免單調、平淡,更應美化道路景觀,以協助消減駕駛人的疲勞。   六、酒精及麻醉劑等 飲酒及服食麻醉藥物,使人無法集中注意力,反應遲鈍,常造成駕駛人不良操作的後果,因此應嚴格禁止酒後駕車。   七、其他因素 其他如智力、情緒與態度、年齡、學習過程、疾病、殘障、氣候等,均可能對用路者的行為有所影響。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PIEV反應時間周邊視界眩光恢復能力美化道路景觀,以協助消減駕駛人的疲勞視覺圓錐角顧盼時間駕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