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唐詩興盛的原因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唐詩興盛的原因 詩體發展的自然趨勢所然詩體的發展,具有形成、全盛、衰老及僵化的過程。四言詩萌芽於西周與東周之際,而衰於秦漢。後來雖偶然有人寫作,但費盡心力,也無法挽回頹勢。五古詩起於東漢,盛於魏晉南北朝,到了唐代,仍有很多人寫作。七言古詩以及律絕的新體詩,在六朝時代萌芽,到唐代開始成熟,正好給唐人繼續創新發揚。加以辭賦一體,久已僵化,其他新文體尚未產生,因此唐代文人的創作,便集中在詩歌上,而造成光華燦爛的一代文學。 政治力量的倡導唐代幾個皇帝,無不愛好文藝音樂,提倡風雅。太宗先後開設文學館、弘文館,招延學士,編纂文書,唱和吟詠。高宗武后,更愛好樂章,常自造新詞,編為樂府。中宗時代,君臣賦詩宴樂,更時有所聞。到玄宗時代,這種風氣更盛。此外憲宗、穆宗、文宗、宣宗,無不愛好文學,禮重詩人。更重要的是唐代科舉以詩取士,詩歌成為文人得官干祿的工具,是青年學子必修的科目,詩的興盛、發展與普及,自是必然的現象。 詩壇主體轉移唐以前的詩壇,除了少數民歌之外,幾乎全部掌握在君主與貴族手裏。到了唐朝,情形就兩樣了。一般有名的作家,都不是君主貴族的特殊階級,而是來自民間的詩人。他們都有豐富的民眾生活與現實社會的體驗。所以不僅能夠了解,而且能夠在作品中表現出來,使詩的內容日益豐富。 新民族力量的影響自五胡亂華到隋唐統一的幾百年中,是漢胡民族血統大混和時期。文化與民族血液的交流激盪,卻一刻也不曾停止過,使唐時具有新氣質的新..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七言古詩五古詩六朝唐代科舉唐詩唐詩興盛四言詩太宗辭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