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案例教學法的基本要素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解】案例的基本要素 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教育工具(educational instrument),好的「案例」提供足夠的訊息,能夠引發多層次的討論分析和行動,教導學習者批判分析,以及仔細規劃行動的技巧(Merseth,1991)。所謂的「案例」是指,以故事描述(narrative)的手法,刻畫真實人物在複雜的真實情境中,所面臨的困境及必須採取的行動或決定,案例的內容源自於真實世界中人們所遭遇到問題,或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議題,在本質上是跨領域的(interdisciplinary)。所以,案例的基本要素包括:豐富的情境描述、反映真實事件的故事情節(包含兩難的情境、待解決的問題、危機的處理),以及足夠的相關資訊以供學習者思考及討論。撰寫案例就如同撰寫故事一般,必須有明確的主題、人物和情節,案例的鋪陳必須如戲劇般地具有吸引力及劇情性,包含人、事、時、地、物,反映社會或文化情境,具備適度的複雜性,及對多元觀點的包容性,足以產生學習者認知衝突的要素,方能促使學習者養成主動學習及批判思考的推理能力,因為案例教學法是藉由學習者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習者主動學習的動機。案例中的人物和情節必須是取材自生活中的事件,具有真實性,而非小說般的虛構故事,情節的鋪陳必須有真實感,但須採用匿名方式,以保護真實事件中的人物。Shulman(1992)指出,案例的素材(case materials)可以是,以第一人稱撰寫親身經歷的個案報告(case reports);或是以系統化的資料蒐集技巧所獲得之資料,經過分析整理後,以第三人稱撰寫的個案研究(case studies)。 由於案例教學法不是以傳遞資訊的方式幫助學習者理解學習內容,而是藉由分析及批判思考的過程,幫助學習者建構知識,所以,案例本身所提供的資訊(information)和資料(data),必須涵蓋重要的概念和議題,且能與課程內容結合;具有思考性、檢測性,足以呈現個人主觀意識對於事件的影響,凸顯不同觀點之間的衝突性,引發學習者關切,賦予學習者自由選擇權,使其可以自由檢視,藉以激發學習者的思考。而且,每個案例之後均應有研究問題,引導學習者在檢視過程中,應用知識分析資料,提升對案例的瞭解,促使學習者提出解決方案,藉由討論問題強調每個討論階段的重點,鼓勵學習者將討論內容與個人的經驗結合,要求學習者為自己的論點提出合理的解釋。 Wassermann(1994)認為,研究問題必須以重要概念為依歸,明確易懂,避免太抽象、太籠統或具誘導性(leading)。Wassermann進而將研究問題分為四類:探索性問題、分析性問題、產生性問題、反思性問題。透過探索性問題,幫助學習者掌握案例中的重要資訊和資料,以具開放性、發展性和分析性的問題,引導學習者針對事件分析,發現隱藏於事件背後的重要問題。以產生性和反思性研究問題,挑戰學習者的思考,引發評鑑或價值判斷的需求,激發案例與個人真實生活之間的比較思考,協助學習者了解,個人的價值觀、信念和心理需求對個人決策的影響,提出具體的行動策略,提升學習者對於沒有明確答案的容忍力。 綜上所述,實施案例教學法所採用的案例必須能夠與課程結合,呈現課程內容的重要概念,清晰易讀,適合學習者的閱讀程度,涵蓋適度複雜性、反映真實世界的兩難抉擇情境,以激發學習者對於事件的感受(heightened feelings),並且需要引導學習者探究、分析、反思,以及產生新思考和概念的研究問題。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案例教學法反映真實世界的兩難抉擇情境建構知識引導學習者探究、分析、反思情境描述批判思考涵蓋適度複雜性激發學習者對於事件的感受產生新思考和概念的研究問題認知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