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兩輪投票制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http://culture.edu.tw/history/smenu_photomenu.php?smenuid=685&subjectid=1021 蘇格拉底(老師) ← 柏拉圖(學生)  ←  亞里斯多德(學生)     所以A如果倒過來也是對的~柏拉圖也是蘇格拉底學生   柏拉圖(Plato,西元前427-347年)出生於雅典的貴族家庭,從小就受到完善的教育。在西元前407年他拜年逾60歲的蘇格拉底為師,跟隨蘇格拉底學習哲學。他眼見蘇格拉底晚年受到誣告而遭處決的經過,受到深深的震撼,開始對雅典民主政治產生反感與批判。柏拉圖寫道:「我思考著這些事情,思考著這些人治理城邦的方法,思考著他們的法律及習俗,越是思考這些,年齡越是增長,我越覺得正確管理城邦事物之難……直到最後,看看所有現存的城邦,我意識到它們都處於極壞的統治之下,它們的法律已經敗壞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因而,除非真正的哲學家獲得政治權力,或者城邦中擁有權力的人,由於某種奇蹟,變成了真正的哲學家,否則,人類的罪惡將永遠不會停止。」於是柏拉圖展開長期的國外遊歷之旅,直到40歲才回到雅典城邦,並開辦了「雅典學園」(academy),決定採用新的方法培育政治家,並實現自己的教育理念。「雅典學園」是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機構,它也是中古時期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柏拉圖一生講學與著述,提出許多著名的理論與想法,如理型論、洞穴之說。西元前347年他以80歲高齡在雅典去世,後人稱譽「一部西方哲學史只不過是柏拉圖哲學的註腳而已」,充分說明他在哲學史的重要地位。     柏拉圖傳世的著作有40多篇,其中如紀錄蘇格拉底與人對話的《對話錄》(Dialogues),書中分篇介紹蘇格拉底的言行軼事,如〈辯解篇〉是描述蘇格拉底在審判過程中為自己做的辯白;〈克里頓〉則記述蘇格拉底經判決後,克里頓力勸蘇格拉底脫逃的經過;〈斐多〉記錄蘇格拉底臨刑前論証靈魂不朽的情景;後人對於蘇格拉底的言行與思想,大多是從柏拉圖的著作中獲得了解。     柏拉圖的另一本著作《理想國》(Republic)則討論正義與社會體制等等的本質,展現了柏拉圖心目中理想的烏托邦社會,內容亦針對教育的內容與科學等等議題做討論。   比如在書中,柏拉圖提出人的心靈分為三種層次:理性或理智、感情或意志、欲求或感覺,人在這三種層次進行涵養便能分別培養出三種德行:智德、勇德、節制之德。能夠讓這三種層次達成和諧,就是健全的人格,但人多少會在某一層次有所偏重,因此城邦政治應依照上述三種人性層次,分為三種社會階層:具有智德的統治者、具有勇德的軍人、以及具有節制之德的工農,使各階層各盡其職,各得其所,這就是一個理想國家的型態。     在教育上,柏拉圖主張男女應接受同樣的教育。他認為知識是由人的觀念而來的,因此他十分重視哲學的教育,認為一個統治者應該由哲學王來擔任。他也十分重視體育與音樂對陶冶靈魂的作用,數學與天文也是教學上的重點,另外幾何學更是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據說,在他設立的雅典學園門口寫著:「不懂幾何的人,不得進入」。     亞里斯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他在雅典學園中學習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由於他思想敏捷,勤奮刻苦,因此很受柏拉圖的青睞,然而,在哲學的思想上,師徒兩人卻各自有著不同的想法,常為此發生爭執,亞里斯多德曾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後來,他提出實在論(realism)哲學觀,就是對於柏拉圖哲學觀念論的批判。   亞里斯多德曾擔任亞歷山大的老師,在他的精心教育下,對亞歷山大的學識涵養與眼界影響很大。後來,亞里斯多德來到雅典辦學,學校的名稱為萊西姆學苑(Lyceum),據說亞里斯多德喜歡在學校的林蔭大道上漫步講學,因此亞里斯多德的學校亦有「逍遙學園」之稱。     亞里斯多德首先提出學校應依照學生年齡劃分年級制,並設立小學、中學的學校來進行教育;在教育內容上,主要承接其師柏拉圖的想法,他自己也在學習與研究的歷程中,留下數量不少的著作,其範圍廣至哲學、歷史學、政治學、數學、動物學、解剖學、心理學、植物學、醫學、倫理學與詩學等等,他創造了邏輯思考上的「三段論證」,衍生出後來近代哲學家主張的「演繹法」與「歸納法」,亞里斯多德真可說是古希臘最具有百科全書式知識的學者。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柏拉圖理想國蘇格拉底三段論證亞里斯多德對話錄 亞里斯多德歸納法academy演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