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李嘉圖均等定理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意義: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y係由李嘉圖提出。Barro認為民眾不具"公債幻覺",在政府支出既定下,課稅與發行公債之經濟效果相同,與融資方法無關。及民眾預期政府未來會增加稅負,以償還公債本息,因此公債指是租稅的遞延工具,不會產生增加消費、擴張有效需求等效果。 (二)假設: 1.消費者決策期間無限,不會產生代際間的資源重分配 2.消費者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以及公債產生的租稅遞延效果,具理性預知 3.可徵定額稅,租稅不造成扭曲(EB) 4.沒有借貸限制,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利率 5.無論課稅或公債,皆不改變政府支出 (三)結論: 若政府支出原先以課稅融通改用公債融通,而當期發行之公債尚須仰賴未來提高租稅來償還,但透過家庭內財富移轉,以現值計算,家庭的租稅負擔並無改變,故消費支出也不受影響。(家庭之淨財富效果為零) (四)評論: 1.非課定額稅--若改課貨物稅,則課稅或發行公債的消費選擇將不同。課徵貨物稅,民眾會減少現在消費,增加未來消費;發行公債,人民將增加現在消費,減少未來消費,故發行公債會產生當代消費增加、減少資本累積,以及下一代消費減少之經濟效果。 2.面對利率不同--個人與政府面對的利率不會相同,當政府發行公債..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不改變不會產生增加稅負政府支出李嘉圖均等定理消費支出相同相同利率遞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