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心理學三大勢力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心理學三大勢力:(依影響分) 第一大勢力是行為學派 第二大勢力是精神分析 第三大勢力還是人本論 但如果是考輔導三大勢力則:(依時間分) 第一大勢力是精神分析 第二大勢力是行為學派 第三大勢力還是人本論 美國心理學的三大勢力 第一大勢力:行為學派     行為學派(Behaviorism)為當代科學心理學的主流之一,在心理學各派理論中,號稱為第一勢力。行為學派由美國心理學家華森(J. B. Watson)於1913年所創立。此派理論的特徵有以下四點: (1)強調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因此在方法上重實驗、觀察;在研究題材上只重視可觀察記錄的外顯行為。 (2)解釋構成行為的基礎是個體表現於外的反應,而反應的形成與改變是經由制約作用的歷程。 (3)重視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不承認個體自由意志的重要性,故而被認為是決定論。 (4)在教育上主張獎勵與懲罰兼施,不重視內發性的動機,強調外在控制的訓練價值。     行為學派盛行在美國,影響擴及全世界,廿世紀二○至五○年代,其間四十多年,心理學界幾乎全為行為學派的天下。行為學派亦稱為行為心理學(Behavioristic Psychology)。行為學派演變到後來,因對行為解釋的觀點不同,又有激進行為主義(Radical Behaviorism)與新行為主義(Neo-behaviorism)之分。  第二大勢力:精神分析學派     精神分析學派(Psychoanalytic School)係指採取奧地利精神醫學家佛洛伊德(S. Freud)精神分析論的觀點解釋人性的心理學家們的通稱。     Psychoanalysis一詞譯為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時,係指採取奧地利精神醫學家S. Freud本人所首創,再加上其繼承人的修正,對精神疾患治療時所採用的一套方法。精神分析治療法的目的是,希望經由精神分析的歷程以徹底改變患者人格;而在分析時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鼓勵患者將其心中的意念及臨時聯想或曾有的作夢經驗,毫無保留地傾訴出來,以之作為進一步分析的資料與根據。 (2)解析(interpretation):對患者解析其聯想及夢之內容,以澄清其觀念。 (3)移情(transferences):根據精神分析師與患者之間的關係,藉以觀察患者以往與別人的情感關係。     Psychoanalysis一詞譯為精神分析論(或心理分析論)時,係指S. Freud的人格理論,或更廣義指其對人性的理論解釋。精神分析論內容複雜,簡言之其要義有三: (1)人格動力(personality dynamics)觀:S. Freud用潛意識、慾力、生之本能、死之本能等觀念,解釋人類行為的內在動力。此等動力是人類一切行為變化的基本原因,亦即人性之基本。 (2)人格發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S. Freud以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性徵期以及戀母情結、認同等泛性論的觀點,解釋人格發展的歷程。 (3)人格結構(personality structure):S. Freud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來解釋人格結構,並以衝突、焦慮以及各種防衛作用來解釋人格結構中三個我之間的複雜關係。     在精神醫學、心理治療以至輔導、諮商等各方面,受S. Freud影響者,主要是他的精神分析法;在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以至於文學、宗教、藝術等各方面,受S. Freud影響者,主要是他的精神分析論。  第三大勢力:人本學派     人本學派(Humanism)或人本論(Humanistic Theory),廣義言之,本詞泛指一切強調人性尊嚴與重視個人自由及個人價值的理論。狹義言之,本詞義同人本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心理學是心理學理論中,除精神分析論與行為論之外的一派新興理論。因此,人本心理學號稱心理學中的第三勢力。人本心理學興起於廿世紀五○年代,在理論取向上,一方面反對以病患研究為基礎的精神分析論,另方面反對以動物及幼兒簡單行為研究為基礎的行為論。人本心理學家主張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研究人的經驗、價值、欲念、情感、生命意義等重要問題。人本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助長個人健康發展、自我實現以至造福社會。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行為學派人本學派精神分析學派Freud華森(J. B. Watson)Watson行為三大勢力解析人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