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凱興斯泰納(Kerschensteiner)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B)凱興斯泰納(1854~1932)Kerschensteiner,Georg 德國教育家,是德國現代教育史上一位頗有影響力的教育理論家、教育改革家,職業教育運動的倡導人之一。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他悉心研究和推行國家公民教育理論、勞作學校理論,改革補習學校,不僅對德國及全世界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響。  主要著作有《德國青年的公民教育》(1901)、《國家公民教育的概念》(1911)、《工作學校要義》(1911)、《性格與性格教育》(1912)、《陶冶過程的基本原理》(1917)等。 他於1854年7月29日生於德國幕尼黑市,申於家境貧困,求學辛苦,所以他希望能成為小學教員以維持家計。1866-1871年,他於弗賴新師範學校就讀,當時他並未因師範教育而對學校教育工作產生興趣,為了生計,他還任職三年於小學,三年後因為求知慾望,辭去教職而考入高中學習。在這期間,他一邊當家庭教師,一邊學習高中課程。 1877年入慕尼克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並兼修教育學和哲學。大學畢業後,歷任中學教師、校長、督學,並任慕尼克市教育局長25年。  凱興斯泰納在教育思想上提出公民教育和勞作學校的主張。公民教育是他辦教育的指導思想,勞作學校則是實施公民教育的機構。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有用的國家公民,把教育作為德國資產階級陶冶人民性格和嚴格控制思想的重要工具。 公民教育包括3方面:1.對學生進行有關公民知識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履行公民義務。2.進行職業教育,培養和訓練公民的職業技能。3.進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訓練,培養學生的愛國心、忠誠與犧牲精神。凱興斯泰納將國民學校改為“勞作學校”,增設實習工廠、校園、烹調室、縫紉室、實驗室等,系統地培養學生體力勞作的興趣、習慣和技能。 在勞作學校裏,把勞作教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聘請受過訓練的教師進行具體指導。凱興斯泰納的教育主張與實踐基本適應當時德國資產階級培養大批生產上有技術、政治上服從資產階級利益的新型勞動力的要求,因而獲得皇家實用科學院第一獎。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Kerschensteiner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和勞作學校的主張凱欣斯泰納勞作學校嚴格控制思想的重要工具國家公民教育理論培養有用的國家公民實施公民教育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