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成就動機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成就動機是指個人去追求、去完成自己所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並欲達到完美地步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它是引起學習,導向學習及維持學習的動機。   成就動機與個人的學習成就具有密切的關係,成就動機理論有以下論述:   1.麥克蘭(McClelland)利用主題統覺測驗(TAT)來測驗人類需求之一的成就動機,研究動機的社會起因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他認為在某社會中,成就動機的高水準,為該社會企業活動高水準的部分原因,而企業活動的高水準,依序又引起該社會的經濟成長與現代化。他比較注意如何加強人們成就動機的方法,是較實用的一派。   2.克利佛(Clifford)的動機理論將動機分成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與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內在動機是為工作而工作,包含自我充分發展與自我涉入。內在動機所發出的行為,其本身即是目的。而外在動機係由外在因素,如獎勵、懲罰、允諾威脅、地位和榮譽的競爭等所引發,屬於缺乏的動機,外在動機所引發的行為是為達到目的而採取手段,而在引起動機的情境中,此兩種動機均同時發生作用,只是程度上有強弱之分。    3.阿金森(Atkinson)的成就動機數學模式,阿金森除了採用麥克蘭的理論與方法外,更接受了Tolman的期待(Expectancy)與誘因(Incentive)的觀念,期待價值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解釋動機是將個人對達到特殊目的預期與此目的對個人的價值相關連,那就是將決定模式擴展而涵蓋了主觀的機率與該結果的主觀誘因值,他認為成就動機受成功動機和恐懼失敗兩種因素交互關係的影響。   4.奧蘇貝爾(Ausubel)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奧蘇貝爾認為成就包括三種要素: ‧認知驅力(Cognitive drive)的要素,工作本身的投入決定成就動機的高低。 ‧自我提昇(Ego-enhancing)的要素,欲提升自我的地位、適切感和自尊。 ‧親和(Affiliative)的要素,欲獲得個人所認同(Identify)的團體或人物的讚許。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成就動機理論奧蘇貝爾自我提昇親和認知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