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觀察學習順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於試題:2.有關班度拉(A. Bandura)觀察學習的順序,下列何者正確?(B)注意-保持-再生-動機 助跑再動 (注保再動) 在觀察的過程中,示範行為會濃縮成符號性的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s),指引觀察者在日後做出適當的行為。構成觀察學習的四個過程(廖克玲,民71) 注意歷程(attentional processes) 單靠觀察,人們還不能產生學習,他必須集中注意力,正確地知覺出示範行為的重點。注意歷程決定了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行為作為觀察對象,以及他會擷取到那些訊息。影響注意歷程的因素很多,包括觀察者的特質,示範行為的特性,和人際互動關係的結構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觀察得到的經驗內涵。   保留歷程(retention processes) 示範者不在眼前的時候,觀察者之所以能夠指引自己,就是依靠保留在記憶中的已經符號化的反應模式。透過符號,個人經驗到的短暫示範作用,才能夠長久保存在記憶中。觀察學習主要藉兩種符號性的表徵,一種是映象的表徵,一種是語文的表徵。外界的刺激透過感覺(sensation)系統而形成知覺(perception);重覆出現之後,就形成了一個持久而可重現的映象(image)。例如聽到汽車聲音,腦海中就會浮現汽車的形象;聽到一個人的名字,就會想到他的臉孔。 對人類學習助益最大的,是語文的表徵。用以調適行為的認知歷程,大部分都是透過語文而非映象的表徵。例如要學習示範者走過的路徑,假如利用語文的譯碼(code),將眼中所見的路徑轉變為一連串的左轉或右轉的符號──右左右左──,遠比單靠視覺映象要來得快速而且正確,因為符號性的譯碼可以利用簡化的形式貯存大量的訊息。   動作重作歷程(motor reproduction pocesses) 要重作一個行為,首先要根據示範者的反應模式來組織自己原有的反應元素(component respo nses),使其配合某個場合和時機。茲將行為的重作分為幾個階段:先依靠認知來組織自己的反應元素,然後作出反應並檢視自己的行為,再依靠訊息的回饋加以糾正。 觀察者本身具有的反應元素愈充裕,新的反應模式就愈容易形成;如果觀察者缺乏某些反應元素,行為的重作就可能發生偏誤。這時候他必須先靠示範作用和練習,建立起他所缺少的某些反應元素。   動機歷程(motivational processes) 社會學習理論將學習劃分為行為的獲得(acquisition)與表現兩部分,因為人們不一定會把他學到的行為全部表現出來。如果示範行為導致的結果對觀察者富於功能價值,則他表現出這種行為的可能性較大。反之,導致懲罰或沒有酬賞的示範行為,便比較不可能被表現出來,但這並不表示觀..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保持再生動機注意注意-保持-再生-動機班度拉符號性的表徵觀察學習觀察學習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