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班度拉 社會學習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社會學習論強調,在社會情境中個體的行為因受別人的影響而改變。個體行為何以受別人行為影響而產生改變?或問社會學習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解答此種問題,班杜拉採用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與模仿(modeling)兩個概念予以說明。 觀察學習指個體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範例),即可獲得學習。日常生活中,小女孩見媽媽塗口紅,趁媽媽不在時也自己塗起口紅;男孩學成人抽煙,姿勢與動作可以亂真。這些都是觀察式學習實例。有時教師為了處理蠻不講理的學生而作家庭訪間,竟然發現該學生有位蠻不講理的父親,只好責怪觀察式學習的功能。所謂「上行下效」、「耳濡目染」便是這意思;另外,此一解釋也為教育上經常舉辦的示範教學、觀摩教學以及教學演示等措施,提供了理論根據。 觀察學習並不限於個體經由觀察別人行為表現方式(如說話的姿態)而學到別人同樣的行為。在某些情境之下,只憑見到別人直接經驗的後果,亦可在間接中學到某種行為。例如:幼兒見到別的幼兒因打針而恐懼啼哭(直接經驗),他只靠觀察就會學到對打針表現恐懼啼哭(間接經驗)。像此種只從別人的學習經驗即..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班度拉社會學習論替代學習模仿觀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