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轉介前介入與RTI介入反應模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何謂轉介前介入 1.轉介前介入(pre-referral Intervention): 指在一般教育環境中,發現學生有學習或適應上的困難時,針對學生所採取的介入輔導措施。介入教學輔導策略至少6個月,若發現仍難以改善,則申請申請轉介,接受特殊教育服務,此即所謂「轉介前的介入」。 2.目的: (1)強調透過及早篩檢出學習困難的高危險群學生,提供適當的介入 (2)由監控學生的學習表現分辨是否確實具有學習障礙,使鑑定工作落實,同時,促使特教成本發揮最大的效益。 (3)因很多學生的學習或適應有問題時,早期因環境未能及早介入,而致使問題日後惡化到嚴重影響學生的適應功能,所以,轉介前介入除了可以作為鑑定的工作外,也在積極的控制障礙的出現。 (4)其重要性在強調普通班應企圖利用有效的資源及早解決學生的問題 (5)另外其介入的結果可提供有用的評量訊息,以決定學生接受特教服務的合法性及其所需的服務。 3.可應用之策略 (1)教師調整課程、教材教法與評量方式 (2)運用班級經營管理策略改善學生環境 (3)實施行為管理技術 (4)就醫診斷評估,並進一步治療   二、介入反應模式(Responsiveness to Intervention, RTI) Fletcher等人(2004)認為傳統上對於學習障礙的鑑定,是以測驗與處理(test and treat)進行,亦即學生必需先經過鑑定的程序,確認其學習障礙的資格後,才能接受特殊教育的服務。但是RTI則將測驗與處理模式改為處理與測驗(treat and test)模式,亦即學生可以先接受介入服務的觀察與篩選,經由這種介入歷程,來評估學生是否有具有學習障礙。有許多學生因為在普通教育的教學環境中,沒有獲得適當的教學,而須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如果能提高普通教育的品質,學習障礙學生的人數就可以減少。 Fuchs等人(2002)提出RTI的鑑定學習障礙模式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評量過程:前三個階段在普通教育中進行,最後一個階段在特殊教育中實施。 步驟一:篩選高危險群學生,主要在普通教育中進行。 步驟二:提昇普通教學成效(第一層介入),主要以補充班級普通班教學與檢核學生在普通教育的學習成效。 步驟三:診斷性嘗試教學(第二層介入),以普通班級教學內容為基礎,提供學生相關補充教材。 步驟四:特殊教育鑑定與安置(第三層介入),並進行學障鑑定,依學生的學習表現結果,並進行相關鑑定的過程,排除其它障礙因素,以確認學習障礙的資格。 三、以RTI做為鑑定學習障礙的依據,須具備以下所需要的特徵 (一)需要高品質與研究證實有效的班級教學 (二)全面性的篩選(universal screening) (三)持續的進步評估 (四)具有研究基礎的第二、第三層介入方法 ..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轉介前介入可應用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