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中唐劉禹錫「烏衣巷」簡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者簡介】 劉禹錫(公元772─842)字夢得,唐朝大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通俗清新,精煉含蓄,善用比興手法,多有弦外之音。他以《竹枝詞》、《楊柳枝詞》和《浪淘沙》為名的三組組詩,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他的《烏衣巷》、《石頭城》和《柳枝詞》是傳世的精品,對后世的詩人和詞人很有影響。 【字句淺釋】 烏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為東晉時高門士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朱雀橋:此橋橫跨南京秦淮河,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王謝:即王導和謝安。 【全詩串講】 朱雀橋曾經是來往繁忙,現在卻野草花遍地亂長; 烏衣巷曾聚居高門大族,今只見寂寥中夕照殘陽。 往日里王謝家大宅豪門,堂前的舊時燕不辨卑尊。 燕子依然在一年年飛回,尋常百姓成大宅的主人。 【言外之意】 句句寫眼前景、說眼前事,而僅以燕子穿越時空,自然化出今昔之盛衰、滄桑之感慨,比起直截了當地緬怀今昔、感慨滄桑來,顯得技高一籌,不愧為唐詩中千載傳誦的怀古名篇。 【品讀】 劉禹錫,字夢得,唐彭城(在今江蘇)人,為匈奴後裔,官至太子賓客。禹錫詩作清新通俗,充滿豪氣,富民歌特色,被白居易譽為「詩豪」,與他並稱「劉白」,同為中唐的著名詩人。 詩中烏衣巷為建康(今江蘇南京)秦淮河南岸的地名,東晉時宰相王導、謝安等豪門貴族多聚居於此。三國時代吳國曾在此建營,兵士皆穿黑色軍裝,烏衣巷因而得名;朱雀橋為建康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可通往秦淮河南岸的烏衣巷。傳說朱雀統領南天七大星宿,為南方之神。 南京最早在戰國時代名為金陵,東晉改名建康。《烏衣巷》是劉禹錫《金陵五題》五首詩中的第二首,是懷古詠史詩中的名篇,作於唐穆宗長慶四年~敬宗寶歷二年(824~826)任和州(安徽和縣)刺史期間。他寫這五首詩時還沒去過金陵,只因有人向他提到有關金陵的事物,想起舊時豪門世族的衰落,如今早已滄海桑田,引發他對世事無常的感慨。 六朝(三國吳、東晉、南北朝的宋齊梁陳)先後建都建康(南京),建康城曾經盛極一時。東晉宰相王導、謝安住在城南的烏衣巷,隔著秦淮河就是建康南門(朱雀門),橫跨秦淮河的朱雀橋成為當年公卿將相每天必經之路。近五百年後,唐朝詩人劉禹錫筆下的朱雀橋、烏衣巷,在夕陽余晖中呈現一片荒蕪的景象。王導和謝安的故居有「來燕堂」,燕子喜歡在堂前築巢,如今王謝家族沒落難尋,燕子也就飛入平常百姓家裏了。 三國時代東吳建造的南津大橋,在東晉的王敦之亂已被焚燬。晉成帝鹹康二年(336年)重建朱雀橋,為預防戰事發生,新建的橋樑都是浮橋,抽掉橋板下的船,秦淮河就成為都城的天然屏障,朱雀橋是當時秦淮河上二十四座浮橋中規模最大的。晉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謝安在橋上建高樓,樓上安置兩隻並棲的銅雀,名為朱雀觀。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南下攻滅南朝陳國,見到遠比隋朝京城繁華的建康,下令拆毀其所有建築,六朝古都因此毀於一旦,朱雀橋也再次被毀。唐朝以後,文人紛紛到此憑弔六朝遺蹟,而有不勝今昔之感。劉禹錫寫〈烏衣巷〉時,朱雀橋早已不在,卻因此詩使想像中的朱雀橋成為歷史名橋。五代後梁太祖乾化四年(914年)又在此建橋,名為鎮淮橋。 有人說《烏衣巷》寫的是六朝悲劇,陳後主雖然昏庸,但世事變幻也是天意,非人力所能挽回。如今王導、謝安這兩位良相的代表已逝,南京烏衣巷卻因為這首傳頌千古的名詩,成為今日旅遊景點,然而有多少人真能看出詩中所表達的富貴如浮雲、世道本無常這千古不變的真理。或許劉禹錫已經領會其中的奧妙,所以對自己宦海浮沉的坎坷能豁達以對,晚年甚至走入了超脫無常的修煉之路。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劉白劉禹錫楊柳枝詞浪淘沙烏衣巷石頭城竹枝詞詩豪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