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得天下有道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答案修正為C   得天下有道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1;所惡勿施爾也2。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3也。故為淵敺魚4者,獺也;為叢敺爵5者,鸇也;為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6。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7也。苟為不畜8,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9。』此之謂也。」──離婁上.9 章旨 孟子以得天下、失天下,在於民心的向背,呼籲諸侯及時行仁政,莫自陷於死亡。 上三章言社稷、君王皆為民而設,故戰爭的勝負,以及得天下、失天下之關鍵,乃在於是否得人和而受民心的擁戴。 注釋 1所欲與之聚之:人民需求的,就為他們聚積起來。與,為(音ㄨㄟˋ)、替。 2所惡勿施爾也:人民討厭的,就不要加在他們身上。爾,語尾助詞。 3壙:音ㄎㄨㄤˋ,廣大空曠的原野。 4為淵敺魚:替深水把魚趕來。淵,深水。敺,古「驅」字。為淵敺魚,喻暴君虐民,將人民趕走而歸附於行仁政的湯、武;下文「為叢敺爵」之意,同此。 5為叢敺爵:替叢林把鳥雀趕來。叢,茂林。爵,通「雀」,音ㄑㄩㄝˋ。 6雖欲無王,不可得已:即使想不當天下之王,也不可能了。王,音ㄨㄤˋ,即「王天下」,為天下之王,此作動詞用。已,通「矣」。 7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如同害了七年的病,要求得三年的陳艾來醫治一樣。七年之病,指拖延很久,情況嚴重的疾病,用以比喻不良之政。三年之艾,儲藏很久,療效良好的艾草,用以比喻施政良方。艾,音ㄞˋ,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長二、三尺,葉子分裂成羽狀,背面有白茸,老葉晒乾成絨,可灸(音ㄐㄧㄡˇ)治疾病。   8苟為不畜:假使(平常)不積蓄儲存。茍為,如果、假使。畜,通「蓄」,儲存。   9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詩經大雅桑柔之句。詩經上說:「那些諸侯如此作為,怎能把政事辦好呢?則君臣只有一起陷溺沉淪了。」其,指那昏憒的君臣。淑,善。載,則、就。胥,音ㄒㄩ,相、一起。及,至於、入於。溺,陷溺、沉淪。 語譯 孟子說:「夏桀、商紂失去天下,是因為失去天下人民的支持。失去天下人民的支持,是因為失去了民心。因此要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得到天下的人民,就得到天下了。得到天下的人民也是有方法的,得到民心,就得到人民了。得民心也是有方法的,人民需求的,替人民聚集起來;人民厭惡的,不要加在他們身上;就這樣罷了。 人民歸附仁君,像水流向低處,野獸奔向原野一樣。所以替深淵趕魚過來的,是那吃魚的水獺;替叢林趕雀進來的,是那吃雀的鸇:替商湯、周武王趕來歸附的人民,是那暴虐無道的夏桀、商紂啊!現在天下的國君,只要有喜好施行仁政的,那麼各國的諸侯都會替他趕來歸附的人民了;縱使不想當天下之王,也不可能了。 現在想當天下之王的,像是生了七年的重病,要尋求儲藏三年的艾草來治療一樣。假使不儲存,一輩子也求不到。想要稱王於天下的國君,如果不立志施行仁政,也會一輩子活在憂愁恥辱中,以至於陷入身死國亡的悲慘結局。詩經說:『他們如何能有善政呢?君臣只有相互陷溺在禍亂死亡裡罷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得天下有道仁政為淵敺魚天下有道失其心也詩經失其民也孟子得其心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