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1-2-1新生兒特徵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新生兒正常之生理特徵 體溫:一般是維持在36.4~37.2℃ · 肛溫:37~38℃ · 腋溫:36~37℃ · 口溫:36.5~37.5℃ 脈搏:平均120~160次/分;睡眠時約100次/分;哭或驚嚇時,脈搏速度會增加。 呼吸:平均30~60次/分,主要是腹式呼吸。 身高:足月兒出生約45~55公分,1歲時為出生的1.5倍,2歲時是成人身高的一半,4歲時為出生身高的2倍。 體重:約2.5~4公斤;在出生的一週內處於負平衡時期,因體液流失,排泄、脂肪消耗及去掉胎脂等,使體重減輕5~10%,此為生理性體重減輕,於第7~10天恢復至出生時體重。 頭部:(頭圍約33~37公分),無腫塊或血腫,頭型正常與否、前囟門(出生12~18個月關閉)、 後囟門(出生8~12週關閉)是否凹陷或凸出、顱骨骨縫閉合或隆起等,都是頭部正常與否的觀察指標。 顏面:哭泣或微笑時,五官及兩頰皆對稱。 眼睛:眼眥內距2.5公分,鞏膜為白色,無分泌物,可完全閉合。出生寶寶的眼皮上常會沾上很多黃色的分泌物,這是因為鼻淚管阻塞的因素,可每天按摩鼻樑幾次,讓阻塞的鼻淚管維持通暢,眼屎會減少。 耳朵:兩耳對稱,耳翼的最高處需高於兩眼角至枕骨的假想連線。 鼻子:位於臉部中心,無鼻翼煽動。 口腔:需注意舌頭是殘留白色的奶垢?嘴唇呈粉紅色,堅實飽滿,無唇顎裂及珍珠疹。 頸部:無邪頸或淋巴結腫大,不易摸到甲狀腺,可做頭部各方向的轉動。 胸部:(胸圍比頭圍小2公分,1歲前胸圍<頭圍),可能出現巫乳情形。呼吸規則 腹部:微突且鬆軟,臍帶(約在一週後脫落)乾燥無分泌物或惡臭。 背部:平滑無膨出或彎曲。 糞便:排泄習慣來自於大腸的反射,因此幾乎在喝完奶之後便會有排便的動作,其改變為漸進式。 · 胎便:呈墨綠色黏稠狀。應出生36小時內排出。 · 過渡便:出生後第三天開始,顏色變為棕綠色至棕黃色。 · 奶便:出生後第四天開始。 (1)餵母奶其奶便顏色呈金黃色,味道如牛奶發酵味,形狀較稀(糊 狀),每日排便次數較多,約4~6次。 (2)未配方奶者其奶便顏色為黃白色至淡棕色,味道較臭,形狀較硬,每日排便次數較少,約1~2次。 尿液:第一次解小便,需出生24小時內解出,每天解小便至少6次,一次尿量約20~30cc。 生殖器: · 女生:陰唇呈粉紅色且潮濕狀,出現假性月經為正常現象。 · 男生:正常尿道開口位置為陰莖頭頂端的中央,無水腫情形,有陰囊、睪丸下降。 骨骼:無骨折或脫臼。 哭聲:洪亮有力。 皮膚:完整無破皮,呈粉紅色,胎脂在出生數週之後便會自動褪去,出生24~36小時後會開始有脫皮的現象,並持續2~3週。由於新生兒的表皮角質層於出生時並未完全褪去,再加上油質分泌不足,所以以新生兒的皮膚較容易產生乾燥及皸裂現象,可定時為寶寶擦拭嬰兒油。。 · 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變的更黃,通常一週後逐漸消退。黃疸指數>7mg/dl,則鞏膜及皮膚(臉、身體、四肢)會發黃。 · 病理性黃疸:出生24小時內出現,或一週後黃疸仍無消退。 · 胎記:是因為某些正常細胞過度滋生所形成的結果。有部份的蒙古斑、莓狀血管瘤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消失,但有些卻會一輩子伴隨寶寶成長。 四肢:活動佳,由於中樞神經尚未發育成熟,常會有四肢抖動的現象,無麻痺、水腫。正常骨骼的發育是由膝內翻慢慢變成膝外翻,所以出生到二歲左右是膝內翻,隨著年齡漸漸轉外翻。 其他特殊狀況註: a.由於嬰兒皮酯腺尚未發育完全,故皮膚出現此白疹為正常現象。 b. 背部脊椎處的紫青色突起物,檢查為肌肉層中的血管瘤,不影響脊椎。 c.由於寶寶須靠吸吮奶瓶(個案喝配方奶)得到所需營養來維持生命,其上唇便會不斷與奶嘴摩擦,但嬰兒的上唇比成人來的厚,故再觀察即可。 d.其右足跟之針孔為嬰兒篩檢。 營養狀況評估:嬰兒一天所需熱量 110~120cal/kg/day 計算公式:   110~120卡/公斤*嬰兒體重(公斤)*(30cc/20卡)=一天的奶量 常見的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篩檢項目:   1.  先天性甲狀腺低功能(甲狀腺生長不健全) 症狀→表情癡呆/進食及呼吸困難/發育遲緩   2.  苯丙酮尿症(胺基酸代謝異常) 症狀→智能不足   3.  高胱胺酸尿症(胺基酸代謝異常) 症狀→智能不足   4.  半乳糖血症(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 症狀→輕則發育障礙/弱智/白內障;重則因感染死亡   5.  蠶豆症(缺乏葡萄糖-6-磷酸鹽去氫酶) 症狀→新生兒時引起黃疸,嚴重會致死   彙整自王立杰幼稚教育考試精粹 故,苯丙酮尿症(PKU)可經由新生嬰兒篩檢中及早發現 體重方面      -反映兒童生長與營養狀況的指標(最易獲得,但也是最容易波動的指標)。      -計算藥量、靜脈輸液量。下表是按公式計算年齡估算應有的體重情況。 年齡 身高(cm) 3~12月 [年齡(月)+9] / 2 1~6歲 年齡(歲)× 2+ 8 7~12歲 [年齡(歲)× 7—5] / 2      -區分:       A. 生理性體重下降 : 在出生後3~4日內體重下降達最低點,因胎糞排出、攝入不足         、水分流失而,約3%~8%下降幅度。第7~10日應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出生後第1個月體重增加可達1~1. 5kg。        -出生後3個月體重約等於出生時體重的2倍。        - 1歲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9kg),是生後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2歲時體重約為         出生時的4倍(12kg);2歲~青春前期體重增長減慢,年增長值約2kg。       B. 病理性體重下降: 體重下降超過10%或至第10天還未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莫羅氏反射驚跳反射條件反射法新生兒反射110~120卡/公斤*嬰兒體重(公斤)*(30cc/20卡)=一天的奶量新生兒反射作用蠶豆症中樞神經系統新生兒正常之生理特徵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