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教育哲學--21世紀~理論總整理--2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國小】教育哲學--21世紀~理論總f整理--2 發表于: 2013/02/11            文化主義 背景 認為人的認識不能只從自然成份分析,對人的認識涉及到社會、文化、歷史等相關知識。 人物 狄爾泰(Dilthey)、李特(Litt)、斯普朗格(Spranger) 中心思想 1、又稱「精神科學思潮」、「精神科學的教育學」。 2、方法論:體驗的心理學。個人如要領會或創造新文化,必須先設身處地,融入文化生活中。 3、價值類型論:在『人生的型式』中提出六種人格價值類型 (1)理論型(真) (2)社會型(愛) (3)審美型(美) (4)宗教型(聖) (5)政治型(權) (6)經濟型(利) 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創造。 2、教育內容:取之於文化然後用之於文化,從文化社會中精選文化教材。 3、教學方法:(1)教育愛的強調  (2)主觀個性客觀化 4、教育愛:(1)對象為全體學生  (2)愛學習進步的歷程  (3)是全心全意付出,不求回報       新唯實主義 人物 懷德海(Whitehead) 思想淵源 是唯實主義的修正,以經驗主義為主軸,重視科學,對於事物的實在性用數學的觀點去看待。以邏輯與語言分析方法來解決哲學問題。 教育觀點 (1)知識教育:知識的獲得是對外在世界的知覺,要以科學的訓練來獲取精確的知識。 (2)人文教育:培養自由的公民。從文化教育與工業教育入手。 內涵 (1)理想:兼顧博雅教育與專才(技術)教育。(2)目的:培養有用的人才。 (3)內容:文學、科學與技術課程。 (4)方法:發現與研究。 (5)教育節奏論:認為生命是創造與進化的過程,是循周期的律動而發展。 階段 年齡P 內容 浪漫階段 兒童期、小學~中學初期 重想像力的發揮,以新鮮且神奇的事物為教材 精確階段 青少年期 重語言文法、科學原則,養成分析事實的能力 概括階段 18~22歲的青年期 理解各種現象,探求綜合性的原理原則   分析學派與 邏輯實證論 人物 Shlick、Russell、Moore、Witlgenstein、Ayer、Peters、Scheffler 背景 (1)Shlick倡導科學的哲學,拋棄形上學,使用邏輯分析→Russell發展「邏輯實證論」、Moore開創「語言分析」→Witlgenstein及Ayer綜合建立「語言分析哲學」(觀念分析哲學)。 (2)觀念分析於50年代的代表人物為Peters、Scheffler。(倫敦路線) 特徵 (1)反形而上學,重視邏輯經驗  (2)顯示各種論證和設證所建立的知識型態 (3)語言文字的解析 影響 (1)教育語言的釐清(2)倫理規範無必然性(3)教學科目重數學、邏輯、文法與語意學 教育主張 1、羅素(Russell): (1)目的:培養有用的公民。  (2)內容:生活知識及品性教育。  (3)方法:引導與啟發。 2、皮特思(Peters): (1)教育三大規準: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2)教育無外在目的 3、謝富樂(Scheffler): (1)重視事實  (2)重視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結構主義 與 後結構主義 人物 索緒爾(Saussure)、阿圖舍(Althusser)、李維史陀(Levi-Sreauss)、皮亞傑(Piaget) 內涵 (1)於二次大戰後興起,取代存在主義。 (2)認識論:是理性主義的一環,以形式主義符號為方法,探究對象本質的「內部一致性」。重要概念為「構造」。 (3)方法:強調結構內部的「隱藏深層研究」。由現象分析入手。 教育啟示 (1)教育屬於社會結構中的一要素  (2)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質並能繼續發展 (3)了解個人要從結構開始  (4)教育改革是社會整體發展的反映 (5)教育研究必須掌握教育的深層結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邏輯實證論懷德海教育三大規準教育哲學教育節奏論文化主義文化傳承文化創造斯普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