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認知治療階段與內涵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治療過程   認知治療的過程約十二週,會談約十五次,每次交談的時間有一定限制,約三十至四十分鐘。一般可將整個過程分為初期、中期和後期三個階段。 1.治療初期 *關係:第一次與當事人會談的主要目標是盡可能減輕當事人的一些症狀,說明治療過程並做困擾的評估。 *教導察覺自動化思想:在開始的二到三次會談中,治療師應該找出和確定當事人的主要問題,並且制定出一些處置問題的策略來指導幫助當事人。(找出事件與情緒反應之間的空白) *列出優先順序:緊接著是對各種問題進行排列,討論哪一個問題是最主要的。必須準確地評估思維、生活環境和情緒之間的關係。 *省察自動化思想:另一個目標是設法向當事人說明認知和情緒之間的密切關係。力圖找出消極的不合理的思維內容,並指出這些思想與情緒變化上的關係。家庭認知作業、面談(發問具體明確、區分思想與情感、回憶)、自我監視(日記、錄音、問卷)、思想抽樣、量表與問卷(Beck21領域憂鬱量表:罪惡、悲傷等)、去個人中心技術(以和當事人無關的事例,避免受習慣性思考的影響)。 2.治療中期 *找出自動化思考的基本假設、信念:引導式探索、詳述自動化思想側重比較複雜的問題,其中包括功能失調性的思想和行為。治療師的工作在於幫助當事人及早掌握使用和練習新學習的概念,不斷反覆練習和應用合理的反應方式,取代功能失調性思想。 *教導考驗與修正基本假設、信念:講求實際證據(假設非事實、推論要合邏輯) 3.治療後期 *發現謬誤,改變規則:注重矯正當事人的自動化思想。當當事人感到抑鬱或焦慮開始減輕後,治療師和當事人的注意力應從特殊問題轉移到病人當作普遍規律的假設上來。這些適應不良性假設的形成往往與當事人的個體發育、學習經歷有很大的關係。認知療法的基本目標就是拮抗這些適應不良性假設的作用,並用新的、更趨於現實水平的認知系統來取代..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Beck內涵認知治療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