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陳界仁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於試題(c):24. 台灣自 1987 年政治解嚴之後,藝壇出現不少政治化的題材,其中以巨大畫幅表現兩岸統治者的形象,作品具有強烈批判意味的是 A. 楊茂林 B. 姚瑞中 C. 吳天章 D. 陳界仁    陳界仁 1960年生於臺灣桃園,高職畢業,目前生活和工作於臺灣台北。陳界仁於80年代台灣戒嚴時期,曾經以游擊式的行為藝術干擾和挑釁當時的政治體制。1987年解嚴後,他停止創作沉寂了數年,於1996年重新開始創作。   陳界仁的創作關注邊緣區域處於充滿「斷裂」與「不連續」的歷史與社會處境。他早期電腦修相的《魂魄暴亂1900--1999》系列,以修改歷史上的刑罰照片為基礎,討論影像/權力、記憶/歷史、拍攝者/被攝者、殖民/去殖民之間複雜糾纏的關係,並提出在既有的「攝影史」外,還有處於失語和被詮釋位置的「被攝影者的歷史」。 2002年,陳界仁開始專注於錄影裝置的影像敘事形式,他在影片中通過對邊緣區域的歷史與現實的挖掘、召喚、反思,以及運用虛構、想像、重新創造,甚至逾越社會規範的各種方法,混合構成他無聲影片中詩意和批判的敘事策略,他同時也將拍攝影片視為「書寫人民記憶」、「向他者開放」和「去除內部與外部殖民」的行動,以此做為他闡述邊緣區域現代化經驗的個人語彙與創作美學。2002年的錄影作品《凌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迴音》2003年的《加工廠》2005年的《八德》2006年的《繼續中》2006年的《路徑圖》2007年,他在伊斯坦堡雙年展開幕期間,進行名為《自我盜版-自由樂捐計畫》的行為藝術,觀眾只要自由樂捐即可取走他在現場發送「自我盜版」的作品DVD;之後,陳界仁將捐款所得匯給土耳其的失學兒童。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 陳界仁台灣戒嚴時期批判意味政治化的題材游擊式的行為藝術錄影裝置的影像敘事關注邊緣區域處於充滿「斷裂」與「不連續」的歷史與社會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