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盧梭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盧梭  Jean Jacques Rousseau 簡介 盧梭是瑞士裔的法國思想家、哲學家、作家、政治理論家和作曲家。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 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 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 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製及其壓迫; 提出“ 天賦人權 ”,反對專制、暴政。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 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掀起(天文學革命) 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 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盧梭在教育方面有→稱號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他在其著作《愛彌爾》一書中提到,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造就人,不是政治人,也不是社會人,而僅僅是人。但如何造就人,他主張“返回自然”,而在這條“返回森林”的道路上,孩子要靠成人用手領著。他仍然沒有發現新的精神資源或發現孩子,仍然把兒童看作是未來的人,而不是人本身。」 另外,他還有「自然主義之父」之稱。 他所提出的自然主義教育理念,是以兒童中心取代了成人中心、課程中心的想法。其學說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返回自然」,力除成人世界中加諸於兒童身上所有不合理的束縛。 《愛彌兒》是盧梭最重要的教育著作,它是一本教育小說,是盧梭對兒童教育的看法。 書中將愛彌兒的教育分為四期,分別是嬰兒期(0-2歲)、兒童期(3-12歲)、青年前期(12-15歲)、青年期(15-20歲),各期各有發展重點和注意事項。此外,亦有提及女子教育,但盧梭認為女子的教育就是應以順從、迎合、取悅男人為天職。 政治哲學:法國大革命的精神偶像 盧梭的政治哲學中最主要的原則是政治不應與道德分離。 當一個國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發揮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對個人的權威。第二個重要的原則是自由,捍衛自由是國家建立的目的之一。 描述人和社會關係的《社會契約論》也許是盧梭最重要的著作,這本書於1762年出版,當時無人問津,但後來成為了反映西方傳統政治思想的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 他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到,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契約應該被重新思考。政府不應該是保護少數人的財富和權利,而是應該著眼於每一個人的權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沒有對每一個人的權利、自由和平等負責,那它就破壞了作為政治職權根本的社會契約。這種思想是法國大革命和美國革命的根本。事實上,說法國和美國革命是盧梭在社會契約上的抽象理論的直接結果毫不過分。羅伯斯庇爾就是盧梭的忠實信徒,被稱為“行走中的盧梭”。盧梭是最早攻擊私人財產製度的現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認為是現代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始祖之一。同時,他質疑多數人的意願是否一定正確。他指出,政府應該排除多數人意願的影響,捍衛自由、平等和公正。 教育理念 兒童是自然的產物,自然是真、善、美的化身,因此教育要在保有兒童自然本性,而非實施與現實生活脫節的教育。自然現象(周遭的小溪、森林生態、日月星辰變化、市集、教堂等)即是最佳教學內容。 教育應以兒童為本位。兒童絕不是成人的縮影,因此應將兒童視為一個獨立個體,安排教育活動與內容。 人性本善,因此教育應保有兒童自然的本性。而經驗活動中的行為因果關係,則是道德教育的最佳機會與題材。 在《愛彌兒》中體現的盧梭對教育的觀念——自然主義,深深地影響了現代教育理論。他降低書面知識的重要性,建議孩子的情感教育先於理性教育。 他尤為強調通過個人經驗來學習。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為原始人所處的原始的狀態。後來,在伏爾泰 ​​(Voltaire)的批評下,他把自然描述為人建立自己個性和個人世界過程的自發性。所以,自然意味著內心的狀態、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社會在文明的幌子下進行的關押和奴役。 主要著作 《論科學與藝術》(1749)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1755)  《新愛洛伊斯》(1761)  《社會契約論》(《民約論》)(1762)  《愛彌兒》(1762)  《山中書簡》(1763)  《懺悔錄》(1788)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愛彌兒盧梭天賦人權社會契約論自然主義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