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修正理論或行為科學時期-人群關係學三大派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修正時期:以行為科學為基礎,主要研究人的行為(動態)及工作動機,使用科際整合的方式並透過實驗印證,尋找出通則理論 *胡桑實驗學派:由Mayo.Roethlisberger.Whitehead在西方電器公司所作的一項實驗 階段一:接力裝配試驗(繼電器裝配實驗)→ 發現人格尊重的重要性,社會與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員工生產的主要原因 階段二:面談計畫→ 參與及情緒發洩 階段三:接線室工作研究實驗→ 發現非正式組織的存在 其他發現:Mayo認為組織中有「社會平衡」以及「非邏輯的社會規則」存在;Roethlisberger提出士氣觀念   *動態平衡學派:反對過去研究組織制度靜態面,主張研究機關人員的心理與行為 代表人物:Barnard《主管人員的功能》 理論內涵:(一)互動體系論:組織是由人群間互動關係所組成      (二)非正式組織:功能為         1.快速地傳遞訊息   2.用情感維持組織團結  3.減少正式組織的監督懲處,可保有人的尊嚴      (三)貢獻與滿足平衡(C=I):成員的努力貢獻來自組織賦予的滿足感      (四)權威接受論:權威應在受命者手上,若符合四項條件權威自然落入無異議區。        (受命者了解命令、合於組織目標、受命者有能力執行、不危害受命者利益)      (五)責任道德觀:責任非由單一法規決定,而是由道德、法律、技術等各種規律所出      (六)溝通:Barnard認為溝通為行政工作中極重要的技巧,而主管正是溝通的中心點      (七)主管的職能:1.建立溝通系統  2.制定組織的目標  3.促使成員為目標努力     *激勵保健學派(二元因素理論):欲增進組織績效,應同時注意成員生理與心理的需求。 代表人物:Herzburg《工作及人性》 保健因素(生理):組織制度管理,工作環境條件,人際關係 激勵因素(心理):工作帶來的滿足感ex成就感,有意義,工作升遷與發展性   *上述三個為人群關係學派 研究重點: (1)人員行為與工作效果關係:胡桑實驗  (2)機關利益與人員利益間的相互平衡:C=I  (3)機關人員間和諧相處的關係 人群關係管理原則: (1)人人參與原則    (2)相互領導原則    (3)意見溝通原則    (4)積極激勵原則    (5)尊重人格原則    (6)相互利益原則 缺失:母牛社會學 啟發:採取社會心理學的研究途徑,從傳統研究制度結構面轉向個人層面的心理,奠定人文主義組織的基礎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人群關係滿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