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Mintzberg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Mintzberg: The Managerial Roles 管理者十大角色 Mintzberg: The Managerial Roles 管理者十大角色 一、人際關係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包括形象人物、領導者、聯絡者 1. 形象人物(Figurehead):管理者因職務和地位的關係具有組織或單位的代表頭銜,經常要參加各種集會、接見重要訪客和簽署文件等等,例如參加護士公會或學會之代表大會或給予參觀者環境介紹等。 2. 領導者(Leader):管理者須扮演一位領導者,給部屬明確之目標,激勵員工之士氣、培養部屬做事的能力、消除部屬間之摩擦、人員管理如召募、甄選、派班、在職訓練、及考核等 3. 聯絡者(Liaison):管理工作不僅需要協調部屬的工作,尚且要和外界建立人際關係保持良好的溝通管道。而近年來因醫療型態改變其重要性更形增加,例如出院準備服務、個案管理師、專科護理師制度、臨床路徑、全面品質管理等行政策略之推展,護理管理者都扮演關鍵人物。  二、資訊角色(Information Roles):包括監督者、傳達者、發言者 1. 監督者(Monitor):管理者要掌握周圍環境動態及其變化,藉由不斷的和長官、部屬及外界的接觸蒐集關於組織相關之資訊,並要隨時監測照護的品質,預防醫療糾紛、意外事件之發生、對危機事件的預防與化解等等。 2. 傳達者(Disseminator):管理者必須將聯絡與偵察得到的消息傳達給部屬或主管知道,一方面與部屬分享資訊一方面要部屬採取必要的配合措施或解決對策 3. 發言者(Spokesperson):管理者因職務的關係常常要代表組織對外發言,將組織的計劃、政策或績效讓外界知道,或代表單位在主管會報上發言。  三、決策角色(Decision Making Roles):包括企業家、問題處理者、資源分配者、談判者 1. 企業家(Entrepreneur):參與計劃之設計、授權和執行計劃、督導及監測。管理者必須以企業家的精神,隨時為組織尋找機會,並且創造帶動改革的計劃促使組織發展。近年來由於醫療大環境的改變,各醫院紛紛探討組織再造與轉型,這些策略的推行,管理者企業家之扮演日見重要。 2. 問題處理者(Disturbance Handler):當組織面臨重大問題或困難時,管理者須負責協調統合的工作,消除組織的困難和危機。因為科技進步病患意識抬頭,病人嚴重度提高,以致於病患之醫療糾紛甚至同仁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之衝突事件愈來愈多。護理主管在此方面之責任更為重要。 3. 資源分配者(Resource Allocator):管理者須負責將組織的人力、物力、財力的資源做最適當的分配,以利組織目標有效推行。 4. 談判者(Negotiator):管理者為求工作之順利推展,常常要和外界關係人做決定性的談判,對於部屬間之爭執則須扮演仲裁者的角色。 明茲伯格(H. Mintzberg)等人主張策略一詞應包含「5P」的概念:  1. 策略是一種計畫:強調策略的未來性和方向性,認為策略是一種對於未來的指引或行動方針。  2. 策略是一種模式:強調策略的實際表現情形,認為策略是一種回顧過去的行為、一種習以為常的行為模式。  3. 策略是一種定位:強調策略的特殊性和價值性,認為策略是尋找特殊產品在特殊市場中的地位。  4. 策略是一種視野:強調策略的願景。 5. 策略是一種戰略:強調策略的競爭性,認為策略是一種設法打敗敵人或競爭者的戰略。   Henry Mintzberg的組織結構「構型理論」(The configuration theory) (1)提出:Mintzberg於1983年<<五種組織結構:有效組織的設計>> (2)主張:認為任何一個組織由於其構成要素的力量之獨特性或強弱不一,將會建構成不同的組織架構。 (3)構成要素: a. 策略層峰(Apex):指組織之最高決策者,握有大權,以制訂組織策略、監督執行狀況與控制組織方向。 b. 技術幕僚(Technical Staff):指負責專業技術之分析、操作,以建立作業人員之標準 作業程序與制度之幕僚人員。 c. 中階直線(Middle Line):指組織之各直線事業部門主管,負責扮演組織上層與下層 溝通與協調之角色。 d. 支援幕僚(Support Staff):指不同專業領域但整合的專家,以負責組織所面臨問題的解決諮詢與協助之幕僚人員。  e. 作業核心(Operating Core):指各事業部門下之專業人員,按其專業知識與技能, 負責實際之生產、行銷等實際業務。  f. 意識型態(Ideology):指組織特有之共同信念與價值觀。 A 由高階主管主導、環境簡單 技術程度低 EX:小型零售商 B 由技術幕僚&外部控制、高度專業化 環境簡單穩定 EX:傳產 C 由作業核心辦演組織核心 環境穩定復雜 EX:醫院 律師事務所 D 各事業部以產品顧客別為重心自主性高 環境穩定簡單 EX:跨國籍企業 另外還有一個 暫時性組織 強調創新活動,支援性幕僚扮演關鍵元件 環境複雜動盪 EX:任務小組   策略追隨結構: 1.由Mintzberg提出 2.是以組織結構為前提,加以改變組織策略,用於短期的組織策略,是屬於比較實務的觀點。 3.策略追隨結構可延伸到Prahalad & Hamel的由內而外、核心能力、資源基礎。 4.常用「不事外求,否求諸己」來加以詮釋 敏茲伯格 ( Mintzberg ) 將「組織」用來「監督工作」與「控制工作」的「基本方法」分成「五種」,並將「組織穩固起來」。 二、敏茲伯格 ( Mintzberg ) 認為「官僚體制」的「五種基本協調機制」如下 : (一)「相互協調」→ 這是透過「非正式討論」與「溝通意見」,而成為組織「基本直接協調機制」。 (二)「直接監督」→ 這是「正式命令監督」,並「控制他人工作」及「負責」。 (三)「工作過程標準化」→ 將「工作過程」建立「標準作業流程」,詳細其「步驟」,進而達成其「協調」。 (四)「產出標準化」→ 只將「工作要求」的「成果列出」,而「達成績效」的「方法」則交由「工作者自行處理」。 (五)「技術的標準化」→ 說明「工作時」所需要的「技術」、「知識」及所需「訓練條件」,以作為「協調」的「基礎」。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