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1-20 邏輯實證主義(邏輯實證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主張 一切有意義的命題必須是「分析」的、綜合的、由經驗驗證的 認為功利是真理 重要人物:波博 K. Popper 否證論:使用的辦法是試誤法。其步驟是先「大膽假設」、「蒐尋反例」、「修正假設」、「至完全否定假設」。第一次失敗後再提出更好的假設,同樣的過程繼續進行否證,此法的目的不在於找到一個永無錯誤的假說,而是永無休止的作試誤否證,不斷邁向科學真理的追求 波帕Popper反對透過經驗的累積歸納形成理論 在傳統認識論中,歸納(induction)被視為科學方法。十六、十七世紀的培根(F. Bacon)首先對歸納法予以總結:強調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頭,透過實驗觀察找出經驗的一般法則,即可成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論。此後歸納法一直被奉為實驗科學必須遵循的方法 然而十八世紀的大衛‧休姆(D. Hume)卻以一個經驗主義者的姿態反駁歸納法的合理性:認為感覺材料的反覆出現,只證明其過去的因果關係,卻無法保證未來仍有必然連繫,和科學法則所要求的必然性互不相容,因此歸納法不能確證必然而普遍的科學法則。然而他並未否定歸納法的必要及價值,只將透過歸納而獲得者稱為「偶然真理」 本世紀初崛起的邏輯實徵論(logical positivism)者承襲了休姆對歸納法的批判,進一步以邏輯運算推演出此種偶然真理不過是成功概率高的科學假說,而發展出「確證論」(verificationism) 但當人們無法以經驗的確證達成本身預設的目的時,往往會藉助一些特別預設為原先設定的理論辯護,因而墮入辯護主義或教條主義的危險。反之,透過否證論則能告訴人們一切科學理論只是假說,隨時有被推翻的可能 點滴社會工程:不要期望一夕間的巨變,不要被那些偉大的設計所誤導,而是要不斷的博弈、磨合,用水滴石穿的工夫終可實現夢想 ..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