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1960極限藝術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極限藝術(Minimal Art)  「極限藝術」之始,亦被稱為「冷藝術」(Cool Art)、ABC Art、「基本構成」(Primary Structures)、「系列藝術」(Serial Art)等。 英文 “Minimal art” 一詞,最早是由美國藝評家 Richard Wallheim 約在1962-1963年間用來形容40,50年代的抽象表現。有時也會被用在語帶貶抑,對那些相關的風格作者形容之,尤其用在意圖方面和過程的批評。 極限藝術其實相當程度上就是意味著「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意涵,Mies Van der Rohe這位德國「包浩斯」(Bauhaus)的建築師兼設計師所曾經說過的主張。 在60年代初葉,它發展於美國的一種幾何雕刻藝術,但其淵源又可追溯至20年代俄國的構成主義 (脫胎自立體派的一種幾何結構藝術) 和馬勒維奇的絕對主義 (與構成主義相對的一種唯心論的幾何藝術)。但60年代初,美國藝術家史帖拉 (F. Stella) 的「成形畫布」(Shaped Canvas) 系列,被認為是極限藝術的重要前身。他說 :「我唯一希望揭示的是,人們在我的繪畫中,能不受任何其他意念的干擾地看,….你所能夠看到的,就是你所看到的。」對極限藝術具有深切的啟示。 80年代,這類風格又被彼得 哈雷(Peter Haley) 以「新幾何」(NÉO-GÉO)和「新極限」(NÉO-MINIMAL)之名,再重新燃起一陣幾何風。 特色 : ※ 確切而言,極限藝術是指三度空間的作品,因為對「極」而言,所有的平面 性作品,或多或少都帶有錯覺上的引導,而唯有以三度空間的呈現方式,才最具「真實感」。 ※ 作品呈現一種消除、壓低個人意志、情緒及表現,乃至杜絕情感的介入。   極簡主義(Minimalism)又稱簡約主義,影響涉及文化藝術各個範疇,除了視覺藝術的建築、繪畫、雕塑、裝置或設計外,音樂及文學的表現形式亦受到極大的衝擊。在視覺方面,極限主義作為對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反動走向極至,以極簡潔的非具象造型,開放作品的想像空間,讓觀者主動參與對作品的詮釋。 在繪畫上,極限藝術(Minimal  Art)亦受極簡主義(Minimalism)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六○年代,硬邊繪畫(Hard  Edge)的發展進入到「極限藝術」的領域。極限藝術又稱為「基本構成」(Primary structure)、「ABC藝術」(ABC  Art)  或「色面繪畫」(Color-field  Painting)。其極端的反對有著浪漫和幻想意味的具象藝術,排斥一切自然再現的畫面,而是以極為簡單的幾何造型,或數個單一形體的連續反覆創作,色彩使用更加明亮,強調物體的固有本質和單純造型的構成美,以相互之間的秩序來統整畫面,和抽象表現主義奔放飛舞的筆觸、模糊不清的輪廓,有很大的差別。 另外,也由於壓克力顏料的開發和成型畫布(Shaped  Canvas)的創用,使極限藝術繪畫作品更能發揮其特性。代表畫家如路易斯(Morris Louis, 1912-62)利用以水稀釋的壓克力顏料在堅韌的棉布上作畫。諾蘭德(KennethNoland, 1924-)以同心圓和V字重覆的形體呈現色彩視覺的畫面。史帖拉(Frank Stella, 1936-)則以更大膽的單色幾何造型構成畫面,或以不規則的抽象形體,有如浮雕一般的立體效果的「成形畫布」呈現。 此觀念不僅用在平面繪畫上,另有以綜合材料表現立體作品的名家。如:湯尼‧史密斯(Tony Smith , 1912-)以純粹幾何造型的切線、斜面、裁截面所組成極簡的形式。卡羅(Anthony  Caro,  1924-)則以無底座的大型金屬組合雕塑,塗上鮮明色彩,探索空間的真實性。   諾蘭德,《禮物》,1961-62年,布面壓克力顏料,182.9×182.9cm,倫敦泰特美術館 史帖拉,《印度皇后》,1965年,金屬粉塗於噴漆鋼片上,19..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Minimal art冷藝術色面繪畫ABC藝術Richard Wallheim 史帖拉基本構成壓克力顏料少就是多成型畫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