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幼兒發展】遊戲中的教師角色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社會戲劇遊戲的要素1.角色扮演:幼兒採用一些角色,並以語言來串聯這些角色,以及扮演適應角色的行為。2.想像轉換:利用一些表徵來代表玩物動作或情境。(1)玩物可能被用來代替其他生活上的真實用品(以積木假裝為杯子) ,或以語言的聲明表示-想像的物品(看著空空的手並說:我的杯子裡沒有水。(2)用簡略的動作來代表真實的動作(如用手上下移動表示在用鐵鎚釘釘子),或利用語言表達想像的動作(我正在釘釘子)。(3)利用語言來表示想像的情境(假裝我們正坐飛機去美國)。3.社會互動:至少有兩位幼兒對遊戲情節的角色、動作做直接的互動4.語言溝通:幼兒對相關遊戲主題的內容彼此有語言上的交換.這些訊息的交換包括下列兩種:(1)後設溝通的聲明(metacommunication statements)被用來組織或建構整個遊戲內容的溝通,如孩子可能如此表達:˙象徵想像物品的認定(假裝這繩子是蛇)˙分配角色(我是爸爸,你是娃娃)˙計畫故事情節(我們先去超市買菜,再去樓上玩具部買玩具)˙如有幼兒玩的不對(如角色行為不符合),孩子會斥責並糾正他。(2)假裝溝通的聲明(pretend communication statements):符合其所扮演角色的溝通。如幼兒假扮老師,向其他幼兒(當學生)說:你們再頑皮,我就要帶你們去見郭主任唷!5.持續性:幼兒進行有持續性的遊戲時,年齡是決定幼兒是否有持續力的最大因素。Sylva等人(1980)及Smilansky(1968)的研究指出,小、中班的幼兒應可維持5分鐘的遊戲時間,大班可維持10分鐘,此外自由遊戲的時間多長亦是一相關因素,若自由遊戲時間短於15分鐘,那上述孩子的持續力就要稍微縮短些。◎教師在幼兒遊戲時所扮演的角色有下列三大類1.提供者(提供遊戲):教師提供幼兒遊戲的材料與空間。2.觀察者(觀察遊戲):幼兒遊戲時教師在旁邊觀察,適時給與材料的支持及語言的支持,  但不介入或參與遊戲。3.參與者(參與遊戲):是指教師介入幼兒的遊戲。◎Johnson將教師參與遊戲下列四種1.平行遊戲:通常在建構性或功能性遊戲中出現,教師靠近幼兒與幼兒使用相同的材料,但不意圖直接影響幼兒,乃是自己玩自己的並把過程說出來,讓幼兒透過教師的玩法學習新玩法。2.共同遊戲:教師進入幼兒的遊戲中,加入幼兒的情節,但主要是要引導其他幼兒的加入,或是教師了解幼兒的遊戲內容,沒有任何教導新遊戲技巧或方法的企圖。成人只是配合,或在適當時機發問與提供意見,雖然成人並未直接指導,但是可以加一些新的內容(例如對話)使遊戲得以繼續進行。3.遊戲教導:教師進入幼兒的遊戲中,且加入遊戲情節,由教師引導的一個新的遊戲情節,分為外在干預與內在干預,外在干預指教師指導遊戲而不加入,他所做的只是引導兒童去遊戲,並控制遊戲情節的進行,鼓勵兒童使用新的遊戲行為,例如新的角色或新的想像等等。內在干預指教師指導並參予遊戲,成人需實際參與遊戲,並扮演重要的角色,然後利用動作與口頭說明來控制整個遊戲的過程。4.實況代言人:教師將遊戲做為教學的媒介,教師雖進入幼兒遊戲卻停留在遊戲情節之外,並不鼓勵幼兒扮演,乃是鼓勵幼兒把現實問題導入遊戲中加以解決。 ◎遊戲角色發展階段1.無角色階段:自己拿刀玩2.朦朧角色階段:在娃娃佳說要煮飯,卻不知自己在扮演媽媽3.出現角色階段:開始擔任角色,但常常不按角色支配自己行動4.按角色行動階段:按角色支配自己的行動5.角色扮演逼真階段:投入扮演6.角色配合行動階段:共同合作完成扮演角色活動◎角色履行的四階段1.功能性角色(用具模仿)2.關係性的角色(母女、夫妻、師生)3.不同造型特定角色(醫生、巫婆、警察)4.外圍角色(真正或假想的朋友一起討論) ◎教師角色1.仲介管理者:遊戲區的材料資源不足時,老師視情況做調整與增減2.介入參與者:為教師參與遊戲並發揮積極作用3.脈絡參與者:為教師順著幼兒情境走4.經驗充實者:遊戲後教師為幼兒釐清問題,組織想法等 ◎成人在兒童遊戲之角色1.未參與者:未注意幼兒玩遊戲2.旁觀者(on looker):只在旁邊看幼兒遊戲3.遊戲管理者(stage manager):準備情境、給予遊戲4.共同遊戲者(coplayer):加入幼兒遊戲成為遊戲的一員5.遊戲領導者(play leader):加入遊戲並主動延伸遊戲情節 6.教導者:控制遊戲使其成為有意義之遊戲活動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