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視覺文化藝術教育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澳裔美國學者保羅·鄧肯( Paul Duncum )於 2002 年在一次學術會議上則提出了“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新說法,並對其進行了闡釋,概括如下: (一)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教育內容是視覺文化   沃克·查普林把視覺文化劃分為精緻美術( FineArt )、工藝 / 設計( Crafts/Design )、表演藝術及藝術慶典( Performing Arts and Arts of Spectacle )、大眾與電子傳媒( Mass and Electronic Media )四大領域。   然而,並非所有的視覺文化對藝術教育來都有意義,根據保羅·鄧肯( Paul Duncum )的說法,日常生活中能夠建立和傳達態度、觀念和價值的可視物,才是視覺文化藝術教育關注的內容。 (二)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立足點是學生的文化經驗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不是新瓶裝舊酒,也不是簡單地擴大傳統藝術教育的範圍。它要把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與藝術教育聯繫起來。不僅要“看”圖像的形式,還要“看”圖像背後隱藏的意義。 (三)在視覺文化藝術教育中,創作和批評是共生的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主要目標不是培養藝術表現力,而是培養批判理解力和批判能力。   在此,強調“批判”並不是要犧牲“創作”。視覺文化藝術教育中的圖像創作是一種設計的過程,包括發現、計劃、實施和評估四個階段。作為一個參與者進行圖像創作,學生要思考圖像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觀眾的接受度、傳播媒介的身份以及個人和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圖像創作可以促進批判理解力和批判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四)視覺文化藝術教育不僅重視審美價值還關注社會議題除了美感,精緻藝術本身也表現了一定的價值、態度和信念。   與此同時,大眾文化,如主題公園、電視、購物中心等,也需要考慮美感的因素。在某種程度上,審美本身也是一種社會化的活動,需要把審美經驗納入到社會文化背景中考慮。 (五)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是歷史的、文化的視覺文化藝術教育側重探討圖像的內容。 ..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視覺文化 Paul Duncum 創作圖像內容批判能力批評文化經驗歷史社會議題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