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宋五大名窯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初識宋代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   1、汝窯 汝窯瓷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一帶,宋時為汝州地,故名汝窯。汝窯除燒青瓷外,兼燒黑瓷、醬釉瓷和鈞釉瓷,以青瓷最為精緻。汝窯青瓷的胎質細密,呈深淺不同的“香灰色”。與同期官窯器很相似,開片是汝窯的一個重要特點,無紋片的很少。紋片深淺長短交錯排列,密而不亂。器物尺寸都很小,造型以盤、碟、筆為多,其中橢圓四足盆是汝窯的特有造型。汝窯的燒制時間很短,存世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貴。   2、鈞窯 鈞窯位於今河南禹州。因古屬鈞州故名鈞窯。因與汝窯有密切關係,歷來有“汝鈞不分”之説。鈞窯始燒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影響擴展到河北、山西兩省,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鈞窯體系。鈞瓷兩次燒成,第一次素燒,出窯後施釉彩,二次再燒。鈞瓷的釉色為一絕,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交相融匯,燦若雲霞,宋代詩人曾以"夕陽紫翠忽成嵐"讚美之。這是因為在燒制過程中,配料摻入銅的氣化物造成的藝術效果,此為中國制瓷史上的一大發明,稱為"窯變"。鈞釉中的紫色是特別引人注目的,各種紫色是由於紅釉與藍釉互相融合的結果。   3、官窯 官窯專指北宋汴京(開封)官窯和南宋杭州修內司及郊壇下官窯,因專燒宮廷用器,産量很小,傳世品也極少。窯址至今沒有發現。 北宋官窯瓷的釉色以粉青、月白為主。雖然被稱為“亞於汝”,但也是瑩如堆脂,釉表紅棕色或無色的片紋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底部可以看見燒制時的支釘痕跡。器物都是各種陳設用具和文房用具。 南宋官窯釉色以粉青為主,有紋片。在器物的底部落脫處、口沿和棱角釉薄處,胎都會燒成紫褐色,稱為“紫口鐵足”,這稱得上是南宋官窯的典型特徵。   4、哥窯 哥窯,據歷史傳説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兩浙路處州、龍泉縣各建一窯,哥哥建的窯稱為"哥窯",弟弟建的窯稱為"弟窯",也稱章窯、龍泉窯。哥窯確切窯場至今尚沒有發現。 哥窯瓷器的顯著特點是通體滿布開片,紋片大小相同,大片呈鐵黑色,小片呈金黃色,有“金絲鐵線”之稱。開片形成的原理是由於胎、釉的膨脹差異而造成的釉面開裂,本來是一種缺陷,但哥窯卻通過人工控制有意用來作為一種裝飾特徵,使釉表出現冰裂或魚子狀的紋片,再染上或黃或黑深淺相間的顏色,形成一種殘缺美。   5、定窯 定窯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縣一帶,因其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以盛産白瓷著稱。定窯在唐代早期就開始生産,到北宋發展到全盛時期,元代已停止燒制。胎骨細膩潔白,又輕盈秀美,是定窯白瓷的重要特點。定窯的釉面裝飾,是宋代瓷器中最為精彩的。宋早期的定窯白瓷採用刻花的方法。稍後,又出現刻花和蓖劃相結合的裝飾。到北宋中期,定窯開始採用印花裝飾。紋飾多在碗、盤的裏面,佈局左右、上下對稱,以細、密為特色。北宋早、中期定窯使用匣缽仰燒,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底黏附著墊燒的沙粒或支燒痕。後期定窯採用口沿在下的覆燒工藝,因此口沿有“芒”,但燒成的器物都很規整。作為皇室使用的貢瓷上,口沿都包上金、銀或銅,更顯豪華尊貴,故稱之為“金裝定器”。 http://tw.myblog.yahoo.com/wtchyn-qin/article?mid=108&l=f&fid=20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五大名窯哥窯宋代官窯定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