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石濤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清初四畫僧之一的髡殘,本姓劉,字介邱,號石谿   石濤(1642年-1707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全州人,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 石濤是明靖江王朱贊儀的十世孫,朱亨嘉的長子。清初,在國破家亡的命運促使下,由桂林赴全州,在湘山寺削髮為僧,改名石濤。 石濤一生浪跡天涯,雲遊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黃山住了10年左右,結交畫家,後來到了江寧(南京)。他雖入佛門,但沒有掙脫世俗名利觀念,想得到清廷重用。清聖祖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兩次南巡時,他在南京、揚州兩次接駕,獻詩畫,自稱「臣僧」。後又北上京師,結交達官貴人,為他們作畫。但終因石濤為明代藩王后裔及和尚的身份,上進無望,返回南京。最後定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並總結與整理他多年來繪畫實踐的經驗與理論,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豐富多采。石濤著有《畫語錄》十八章。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畫語錄中國繪畫史清初四畫僧清初畫家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