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Banks的多元文化教育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Banks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 James Banks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概念,一個哲學觀點,更是一個繼續不斷的教育改革過程。其主張不論學生的種族、性別、社會階級或文化特質,都擁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 二、Banks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 Banks認為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有四: (一)多元文化教育在於改變學校既有的結構與教學,讓來自不同文化的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以期提升所有學生的學業表現。 (二)多元文化教育應協助學生對不同文化團體發展出積極且正面的態度。 (三)弱勢學生多屬於外控性格,多元文化教育應協助弱勢學生重建自信心。 (四)多元文化教育應發展學生角色取替的能力,並考量不同族群的觀點,協助學生能透過不同的角度來看世界。 三、Banks的多元文化課程的設計取向 課程是教育理念機制的再現,課程的選擇與運作受到課程背後的理論視野所影響。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是實施多元文化教育最重要的途徑。Banks從課程架構改變的情況,提出了多元文化課程改革的四個取向,詳如下表: Banks多元文化課程改革模式內容: 階段 階段一 階段二 階段三 階段四 取向 貢獻取向(The Contribution Approach)。 在不影響主流課程結構下,接納和認識學生的不同文化背境,有效地把不同學生族群的文化元素(如節日、風俗習慣、服飾、飲食和英雄㆟物等)附加於主流課堂內容之中。 附加取向(The Additive Approach)。 從主流課程入手,在原有課程結構上,加入新的多元文化內容、概念和課程單元等。 轉型取向(The Transformation Approach)。 從不同學生族群的觀點出發,重組主流課程結構,協助學生對多元族群的立場有新的認識。 社會行動取向(The Action Approach)。 基於上述轉型取向,融入新的元素和不同族群觀點,培訓學生個人及社化學習。從而鼓勵學生檢視個㆟對不同族群的評價和觀點,並在個人及社會公民的問題上作主出自主。 內 容 選擇在適當的機會或特殊節日,將教科書所忽略的優勢族群之外的民族英雄、節慶及文化的片段加入主流課程中,或是教師透過講授、展覽活動等等,讓學生接觸少數族群的文化。 在課程主要架構未變動的情況下,適當加入一些新的內容、觀念、主題或觀點。以一本書、一個單元或一門課的方式,將族群文化、概念、主題和觀點納入主流課程中。 使學習者可由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觀點去看各種議題、概念、文化現象、社會問題等等,也因此對於一些課程的基本目標、架構與本質做適度的調整。 以社會事件或歷史事件為焦點,來統合各族群的觀點、經驗或感受。它讓學生從不同族群的觀點探討社會重要議題,進而對社會問題作成決策,採取反省性的行動。 階段一與階段二無須改變原有的課程架構,提供了一個快速而有效的方式來認識各族群不同的文化,是最受教師歡迎且最容易實踐的;然而對文化的理解僅止於表面,無法觸及到深層的核心。且對各族群的文化仍帶有主流文化的意識與觀點,少有不同文化間的互動。 階段三與階段四則透過課程,讓學生能站在「他者」文化的觀點作價值的分析與判斷,建立一個平衡的社會觀,進而引導學生自發性的活動及團隊合作的能力;然而需有更深思熟慮的教學計畫,亦需重新編排課程及進行教師的專業訓練,相較於前兩階段顯然需要更長久而持續的時間。多元文化教育最初是採用貢獻以及附加模式的取向,但最後卻是朝向轉型與社會行動的取向。 ●本資料彙編自:國教新知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Journal 第55 卷第4 期/2008 年12 月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多元文化教育Banks社會行動取向貢獻取向轉型取向進行本土語言教學,乃是哪一種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 (A)多元文化教育 (B)多元智能教育 (C)後現代教育 (D)進步主義教育 附加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