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結構功能論(和諧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結構功能論(和諧理論) 衝突理論 解釋學派 主要 概念 1.  社會由許多部分所組成(ex:社會制度、組織),協調、互補來維持社會的「穩定性」 2.  透過「和諧模式」改進 3.  教育有社會化、選擇之功能 1.馬克思主義、社會再製論、文化再製論、抗拒理論、新馬克思主義、後殖民主義、依賴理論、世界體系理論 2.教育淪為「社會再製」與「文化再製」的合法場所,課程充滿不當的「意識型態」,須加以批判、重建「無宰制」的教育 1.  現象學、象徵互動論、詮釋學、俗民方法論、批判理論 ★主題:班級社會學、 知識社會學(課程社會學) 2.  特重施生互動的社會意義,亦對課程教材進行詮釋理解、探析 特徵 1.結構功能論(社會各部門有不同功能) 2.整合:各部門依賴、協調 3.穩定:調適→進步、穩定→成長 4.共識 1.  對立與衝突(團體爭奪利益) 2.  變遷:社會變遷為常態 3.  強制:武力威脅or意識型態 1.  關心日常生活 2.  主動性:師生交互作用 3.  深層意義 4.  互動與磋商→達成共識 5.  主觀性:互為主體性、同情的理解 限制 1.  缺乏對社會快速變遷的合理說明 2.  有對既存的社會現象合理化的傾向 3.  過分重視社會結構對個人行為的決定性,形成「結構決定論」 1.  衝突之定義難以界定 2.  難以斷定衝突是直接或間接的 3.  忽視社會和諧與整合的可能性   代表 人物 Spencer, Durkhiem, Person, Merton Marx, Bowels, Ginties, Bourdieu, Apple, Willis Waller Husserl, Weber, Schutz, Becker, Garfinkel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文化再製社會再製結構功能論衝突理論俗民方法論和諧理論意識型態批判理論知識社會學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