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智力研究取向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智力測驗就成為心理學界十分實用的工具。 後來的智力研究大概可以分為三大取向: 一、心理計量取向 是指智力理論以智力測驗為工具,以因素分析為方法,以測量結果的資料為立論的根據。著名的學者有: 1.斯皮爾曼(Spearman):在1904提出智力二因論,認為智力包含普通因素(G因素),來自於先天遺傳並表現在一般生活上顯示能力的高低,以及特殊因素(S因素),只和少數生活有關,是在某一方面異於常人的能力。 2.塞斯通(Thurston):在1938年提倡基本心能論,認為人類的智力是由七種基本能力所組成,包括語文理解、語詞流暢、數學運算、空間關係、機械記憶、知覺速度、一般推理等。 3.基爾福特(Guilford):在1959年提出智力結構理論,認為智力是包含思考內容、思考運作、思考產物三個向度所組成的立體結構,思考內容包含視覺、聽覺、符號、語意、行為;思考運作包含認知、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擴散性思考、聚斂性思考、評價;思考結果包含單位、類別、關係、系統、轉換、應用,所以人的智力結構中至少包括5×6×5=150種能力。 4.卡泰爾和何恩(Cattel and Horn):提出智力型態論,認為智力包含流體智力是來生理的成熟,以及固定智力是個人經驗的累積。 二、多維取向:理論上主張智力是由多種能力所組成,但不同意心理計量的分析方式。著名的學者有: 1.嘉納(Gardner):在1985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智力是由七種能力所構成。包括語文能力、數理能力、空間能力、音樂能力、運動能力、社交能力及自知能力。 2.斯騰柏格(Sternberg):在1985年提出智力三元論,認為智力成分分別為組合性智力,指個體在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驗性智力,指個體在處理新問題時,形成頓悟或創造力的能力;實用性智力,指個體在日常生活中,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 3.桑代克(Thorndike):在更早之前也曾提出智力多因論,認為智力包括抽象智力、機械智力和社會智力。 三、認知發展取向:發展取向最有名的理論是布魯納(Bruner)的表徵系統論和皮亞傑(Piaget)的認知發..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多維取向心理計量取向卡泰爾和何恩卡泰爾和何恩(Cattel and Horn)基本心能論基爾福特塞斯通幼兒道德發展斯皮爾曼智力二因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