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朱熹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朱熹(1130年10月22日(農曆九月十五日)-1200年),江南東路徽州婺源人。行五十二,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諡文,又稱朱文公。南宋理學家,理學的集大成者,被尊稱為朱子。   於建陽雲谷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世稱「考亭學派」,亦稱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   朱熹發揚《大學》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成為後世學者必宗的追求。明代學者薛瑄說: 「自考亭以還,斯道已大明,無煩著作,直須躬行耳。 」清代理學家陸隴其更以朱熹的是非為是非,認為「宗朱子者為正學,不宗朱子者即非正學。……今有不宗朱子之學者,亦當絕其道,勿使並進」。   他為官僅有十餘年,從事教學約四十載。一生專心儒學,成為程顥、程頤之後儒學的重要人物。在經學、史學、文學乃至自然科學的訓詁考證、注釋整理上都有較大成就。朱熹哲學發展了程頤等人的思想,集理學之大成,建立唯心論的唯理論體系。認為「理」、「氣」不相離,但「理在先,氣在後」,「理」是物質世界的基礎和根源。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唯心論儒學史學四書文學朱熹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在先,氣在後理學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