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心靈論表格整理&代表人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主要派別 學說內涵 代表人物 心靈實體說 認為人在身體之外,還有一個靈魂。人類欲望、感情、判斷、意志等,皆由稱為心靈的作用。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心理狀態說 否定心靈是一實體,主張心靈在初生時空無所有,心靈乃是由後天許多經驗依據先後次序的原理與公而例所組織形成的。 休謨(1711-1776) 唯物主義的心靈論 其心靈觀點與心靈實體論完全相反;唯物論堅決認為除了物質以外,無所謂心靈的存在,我們意識中的一切心理作用,其實只是物質的功能。 霍布士(1588-1676) 拉馬脫利(1709-1751) 赫序黎(1825-1895) 巴夫洛夫(1849-1963) 華德生(1878-1958) 實驗主義的心靈論 實驗主義是實用主義的後繼,其思想淵源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英國的經驗主義。其心靈論介於唯靈和唯物之間。心靈實體說學理上的困境以及身心二元論的對立,在實驗主義的觀點中自然消失。 杜威 完形派的心靈論 唯物論和行為主義摒絕主觀的意識,只側重客觀的觀察,以刺激與反應所生的動物性的行為,作為探討的材料,與之持相反觀點的如柏林學派所倡導的完形心理學。 寇爾白、科勒、考夫卡 名稱 代表人物 概念 心靈實體說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 重目的 心靈狀態說 (內心活動) 休謨(Hume)、赫爾巴特 重實質 唯物主義心靈論 赫胥黎(Huxley)、巴夫洛夫(Palvov)、華德生(Watson) 重經驗(被動性) 實驗主義心靈論 杜威 重經驗(自動性) 完形派 考卡夫(Koffka)、柯勒(Kohler) 重領悟 1. 心靈實體說:肯定唯心論。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  2. 心靈狀態說:主張實在論。休謨、赫爾巴特。 3. 唯物主義心靈論:肯定實體為物質。霍布士、胡克、赫胥黎。影響後來的行為主義的發展。  4. 實驗主義心靈論:以達爾文進化學說為基礎。杜威-唯心與唯物折衷出實驗主義。 5. 完形學派心靈論:馮德認為應從生活事實中,進行整體性領悟反應。                                                    參考陳嘉陽筆記 ........................................................................................................................................... 心靈實體說:  1.主張偏重形式的教育目的                        2.是加強心理能力的訓練                        3.教育價值有高低 以智力發展為最高價值                        4.教育方法是重視記憶 背誦與思考的啟發 代表人物: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笛卡兒     心靈狀態說: 1.重視實質的教育目的                       2.重視課程及教材的組織與排列                       3.重視有系統的教學方法((赫爾巴特設計教學步驟 明瞭 聯合 系統  方法四個階段 後經戚勒改為                           分析  綜合  聯合 系統  方法五個階段  戚勒的弟子萊因又修正為預備 提示 比較(聯合)  總括和應                         用五個階段 是為後來所通稱的五段教學法)                       4.奠定教育科學的基礎 代表人物:  休姆  赫爾巴特     唯物主義心靈論: 1.重視學生生理條件                               2.重視神經系統的教育觀念                               3.重視教育效能 唯物主義心靈論過於強調行為的刺激與反應有機械關係 而忽略人類心靈有主動的能力   代表人物:以巴夫洛夫  華生     實驗主義心靈論: 是心靈實體說與心靈狀態說或唯物主義心靈論的折衷                              1. 重視發展思想能力                              2. 重視經驗                              3. 重新建立道德責任的觀念和恢復道德教育的意義 代表人物:  杜威     完形心靈論: 認為學習即發展  而非僅是神經系統之連結                      1.頓悟反應                      2.對情境整體的瞭解而洞察出其關鍵 學習情境之統整性有兩派 一是奧地利學派 提倡" 整體多於部份之總和"                                              二是柏林學派  感覺全體與統一觀察的理論 以感覺場代替個別獨立的感覺                      3.重視學習情境的統整性 代表人物: 魏泰默  柯勒  考夫卡     派別   心靈內涵 心靈作用 教育理論 課程 教法 人物   心靈實體說   靈魂 以思考/記憶方式去理解觀念 形式訓練 文化陶冶的材料 官能訓練/直接教導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   心靈狀態說     觀念的聯合     以經驗/感學來形成知識   建構心靈的內容 直觀的材料 重視課程組織和教學步驟 休謨/赫爾巴特   唯物主義心靈論 物質   神經系統運作而成行為   控制神經系統 分析成小單位的材料 機械行為訓練 赫胥黎、華德生   實驗主義心靈論 生物演化的結果 與環境交互作用 適應環境   實際環境有關的材料   重解決問題的歷程 杜威   完形派心靈論   頓悟反應   整理性理解   統整學習   與舊經驗有關的材料   了解有組織性的概念 馮德   7.否定官能之存在,強調教材對於發展心智與道德傾向具有獨特任務的是那一種學說?  (A)形式訓練說  (B)生長說  (C)形成說  (D)生活預備說 教甄-教育哲學問達人 答案:C難度:適中 統計: 考用筆記: 最佳解!   Yufung Su 高三上 (2010/05/24 14:20):19人     感覺這題考的是心靈哲學(探討人心靈的有無? 心是怎麼夠成的?) 教育學者有以下幾種看法: 1.心靈實體(唯心論):記憶想象判斷理解等,為人實有的官能,教育工作及在訓練這些官能。   教育方法:教師中心、學科中心訓練。 2.心靈狀態說:就是本題的心靈形成說。強調心靈非天生就有,是後天經驗充實形成的。    代表學者:洛克、赫爾巴特。    在教育上:教師要組織教材以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狀態。目的不在引出學生經驗,而是要幫助學生建構經驗。 3.實驗主義心靈論(本題的生長說):強調心靈是隨個體與情境交互作用而產生改變。 4.完形派心靈論:強調經驗整體性。 因為本題有三個選項都包含在心靈哲學當中  所以這題很明顯在考心靈哲學 可參考陳嘉陽(上)p.120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心靈實體說杜威心靈狀態說心靈論亞里斯多德實驗主義心靈論柏拉圖唯物主義心靈論笛卡兒頓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