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遊戲治療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遊戲治療 是指透過遊戲來協助小孩 (一般是3歲至11歲) 去表達他們的感受和困難, 如恐懼、憎惡、孤獨、覺得失敗和自責等等,從而達到治療效果。事實上,遊戲是小朋友最自然的方式去表達自我,相對於成年人會透過「說話」來表達困難一樣。 遊戲治療主要是建基於心理分析學派的理論發展而成,指出兒童主要是透過遊戲來將內在的焦慮外顯化,並透過與遊戲治療師的互動,從而增加對自我行為和情緒的認識,並促進個人發展,加強自我面對困難時的信心和能力。   行為治療--基本概念     1.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由巴夫洛夫(Pavlov)提出。   2.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由史基納(Skinner)發展而來。   3.社會學習(social learning theory):由班杜那(Bandura)於1960年開始倡導,強調個人思考對心理4.運作的影響。此外,亦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當個人擁有強烈的自我效能感時,便會相信自5.有能力去完成重要的工作(Sharf, 1999)。   6.行為治療學派認為人類行為是由許多聯結的建立而習得,基本上行為是受環境所決定。     行為治療-輔導目標 行為治療法著重科學研究方法及強調此時此地(here and now),而在決定輔導目標時,會強調定義明確,例如: 1.治療者解釋目標的意義和重要性。 2.當事人確定希望輔導結果產生那些正面的改變。 3.雙方共同探討目標的可行性。 4.共同討論與目標有關的好處與壞處。 5.根據以上討論,決定開始治療或重新擬定目標或轉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心理分析學派此時此地社會學習制約古典制約增加對自我行為和情緒的認識定義明確操作制約焦慮行為是受環境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