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觀念分析主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代表人物   1.謝富樂( Israel Scheffler):     在1953年時「教育分析哲學」已被Scheffler提出。在1960年代有兩本經典著作出版,分別為《教育的語言》、《知識的條件》成為美國教育分析的重要經典。   2.維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與羅素、穆爾開創分析哲學,認為經驗本身可以告訴我們哪些命題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但卻不是區別是否有意義何議題的標準。有認為邏輯就是世界的一面鏡子。  3.皮德思( Robert Peters)     於1964年首創大不列顛教育哲學會,鼓吹觀念分析論的教育哲學思想。提出:     a. 權威和權力在邏輯上是互為獨立的概念;具有權威就具決定討論的問及應該採取的步驟,具有權力便能保證這些決定能被接受。      b. being in authority與being an authority的差別在於前者指的制度而言,後者則是專業性而言。  4.赫斯特( Paul H. Hirst)     為日常語言運動成熟的階段,強調概念與論證,而不重視語言本身的優雅特質。聲稱教育的基本目的在於發展人的心靈。將知識分成七種的形式:數學、科學經驗、歷史、宗教、道德暨人際關係知識、文學與藝術、哲學;完整的教育要包含專門學習、體育與道德教育。   二、思想特徵:   「觀念分析」採取常識語言的分析,而不是另創有異於自然語言或日常語言的其他符號,所以日後的限制將走入語言分析之路,為分析而分析了。如要將「分析」的分是用到恰當好處,就不能死板的抱著某一派的說法而不放,樣分析到那一個層次或程度,端視其實際的語言環境,如社會、教育、文化及語言之綜合背景而定。 1.哲學的工作與任務:   a. 作教育觀念的「次元性」分析工作   b. 分辨思辨的玄思與分析的批判,在方法上的根本分清設證與論證的教育思想上的地位,不應誤認教育上的設證為論證。   c. 解析教育材料的「型」(form)與「場」(field) 2.設證( proposals)或是論證( justification):思辨/分析 3.知識的形式,既然思辨的設證與分析的論證,各有其適用的界線,知識有就分出各種適用意義的「形式」出來。   三、分析與批判  觀念分析派的哲學不是思辨的,是分析的;不是設證的,是論證的。對於教育帶來清晰明確的思想,找出推理的瑕疵。使得教育哲學更具專業化。而可能陷入..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皮德思維根斯坦觀念分析主義分析分析哲學常識語言的分析思辨教育分析哲學穆爾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