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何金龍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何金龍, 字翔雲,廣東汕頭人,1880 (光緒6年)生於廣東普寧縣田心村(今普寧市占隴鎮),1953 年卒於柬埔寨金邊,為清末民初汕頭地區的剪黏司傅,人稱金龍司,作品習以翔雲、雨池氏字號落款,日本昭和年間來台施作剪黏,因其技藝精湛,在當時與另一剪 黏名匠洪坤福並稱為「南何北洪」,享譽整個台灣剪黏界。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的何金龍,走過許多國家。為求有一技養家, 跟隨著牆畫司傅陳武升學畫,勤學苦練,習得良好的繪畫技巧。 1899-1903 (光緒 25-29 )年汕頭存心善堂興建時,陳武升師徒倆與 另一潮汕剪黏司傅吳丹成對場競技,一舉成名。自此之後,何金龍開始承接了汕頭、普寧、惠來及潮陽等地多處的剪黏工作,甚至遠至海外的台灣及泰國工作。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如同多數的廣東司傅逃往東南亞避難謀生一樣,何金龍舉家移民南洋,定居柬埔寨金邊,繼續從事著剪黏工作,後來還參與金邊柬埔寨王宮的整修 工作。傳徒方面,何氏培養了何海洲(何氏之子)、陳子秋、王維豐、楊清泉、周俊興及陳如遜等多名中國徒弟外,離台時亦曾帶著一名台籍徒弟王石發 (1905-1987 )回大陸習藝。歷經五十多年的執業,何氏的作品分佈範圍相當地廣,不僅在潮汕 地區有其作品,台灣或東南亞地區也見得其作,主要包括台灣地區的學甲慈濟宮( 1927-1929 )、 佳里金唐殿( 1928 ) 、台南苓子寮保濟宮( 1928 )、台南市竹溪寺( 1930-1931 )、台南市昆沙宮( 1931 )、台東天后宮( 1932-1933 )等廟宇,以及大陸地區的郭厝寮許氏宗祠( 1927 )、果隴莊氏東祖祠( 1933 )等。不過二地遺留的作品類型不一樣,留存在大陸的作品以宗祠的厝頂剪黏為主,台灣保留的是廟宇建築, 留有較多..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何金龍南何北洪雙鳳朝牡丹 佳里金唐殿何海洲台灣剪黏學甲慈濟宮宗祠的厝頂剪黏尪仔格廟宇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