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新樂府運動(簡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新樂府運動」 一.  起源:中唐政治腐敗,詩人們目擊社會問題日益嚴重,遂承杜甫社會寫實風格,提倡用「新樂府」描寫民生疾苦。 二.  主張:詩歌要「補察時政,洩導人情」,並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 三.  「新樂府」是唐人自立新題的樂府詩,不入樂。 新樂府運動 1 唐代貞元、元和年間,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王建等人,競作新樂府,們有意識地表現民間文學中寫實主義的精神,無論內容與形式都繼承了〈國風〉、〈小雅〉、漢魏樂府,以至陳子昂、杜甫等詩歌中寫實的傳統。因為反映社會的本質,採取民歌的形式,所以名之為「新樂府」,因而形成了一個廣泛的運動,這就是所謂的新樂府運動。 2 在新樂府運動中白居易是傑出的領導者,他們要求「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上可裨教化,舒之濟萬民」(〈讀張籍古樂府〉)。在他們看來,文學應該是實現政治理想的重要手段。 3 白居易為詩「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之二〉),主張文學必須反映社會現實,關心人民生活,同情民生疾苦,要「泄導人情」、「達窮民之情也」(〈縛戎人〉)「蒹濟天下」、「補察時政」、「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就是說創作應該有目的。「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對當時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規諫之辭。 4 白居易反對徒事形式而忽視內容的作風,認為詩歌具有「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特點,「情」和「義」是內容,「苗」和「華」(花)是形式。只有通過優美的韻調和鏗鏘的語言表達出詩人的真情實感,才能起感化人、教育人的作用。 5 白居易的詩歌在當時和對後代都發生了極重大的影響。他的詩在唐代被大眾所普遍喜愛,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市民百姓,雅俗共賞。至於樂工歌伎,則更相競習。至晚唐,以皮日休為首的陸龜蒙、羅隱、杜荀鶴等寫實派詩人,就受到他的理論和創作的深刻影響。新樂府的精神和藝術風格被歷代文人廣泛地學習、仿作,像宋代的王禹偁、梅堯臣、蘇舜欽、陸游,一直到清代的吳偉業、魏源、黃遵憲等人,都受到他的影響。他的詩歌在古代就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許多外國人都來爭購繕寫白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白居易元稹文章合為時而著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新樂府新樂府運動樂府詩歌合為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