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智力測驗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心理測驗取向----智力理論 心理學家對智力內涵或組成成份的系統解釋謂之智力理論 1.(英)斯皮爾曼---二因論 一般因素--G因素;特殊因素--S因素 2.  弟子—(美)卡特爾 流動智力;晶體智力 3.  反論---桑代克 抽象智力;機械智力;社會智力     心理測驗取向----智力群因論 (美)塞斯頓—基本心理能力的組合 1.語文理解  2.語詞流暢  3.數字運算  4.空間關係  5.聯想記憶  6.知覺速度  7.一般推理     心理測驗取向----智力結構論 (美)吉爾福德—三類心理事件活動的組合 1.思維內容—視覺、聽覺、語意、行動、符號 2.思維產物---單元、類別、關係、系統、轉換、涵義 3.思維運作---評價、聚斂思維、擴散思維、記憶保存、記憶收錄、認知     多維取向----三維論 (美)斯頓柏格---從認知心理學的訊息處理論發展出來 1.組合智力—後設認知;吸收新知;智能表現 2.經驗智力---運用舊經驗;改造舊經驗 (創造) 3.肆應智力---適應環境;改變環境;選擇     智力測驗的要件 1.標準化與常模 ---測驗形式;代表性樣本;建立常模 2.信度與效度 信度大於0.8以上認為是可信賴的測驗 3.實施程序與記分方法     智力測驗的發展 1.生理計量時代---19世紀(英)高爾頓 2.心理年齡時代---20世紀(法)比奈   (1)比西量表 3.比率智商時代---(美)推孟   (1)斯比量表…IQ=(MA/CA)X100 4.離差智商時代---(美)韋克斯勒 修正推孟的比率而產生離差智商     智力測驗與能力分班 1.智力測驗的正用---預測未來;輔導依據 2.智力測驗的誤用---測驗結果假象誤導教學依據 3.班級間分班--- 同質分班(能力);異質分班(常態) 4.班級內分組--- 普傑林計劃(班級內的能力分班) 智力測驗  .智力的定義:學者對智力有不同的看法,以下四類是為普遍被接受的定義: 智力是抽象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智力是學習的能力 智力是環境適應的能力 智力是問題解決的能力   .智力理論  A.因素分析理論 Spearman(1927)之智力二因論:將智力分為兩個要素-一般智力因素(g因素)與特殊因素(s因素)。g因素為個人的智力總能量,本質上以思考上的推理與演繹能力為主,為任何心智因素所必須的,是決定個人在智力測驗上表現的主要因素。s因素與個別的特殊能力有關,例如空間關係或運動協調等,僅存在於個別的測驗中。 Thurstone(1938)之群因論:智力是由七群主要能力因素所構成,包括數字能力、文字流暢、語文推理、空間關係、記憶、歸納、和知覺速度等。 Cattell(1963,1971)認為g因素智力可分為流體智力和結晶智力。流體智力是對於非語文性訊息間的關係,能夠洞察和推理的思考能力,與大腦的功能有關,此種智力與個人的學習能力和速度有高度的正相關,但不受環境經驗或文化背景之影響。結晶智力是經由學習和經驗而逐漸累積得來的智力,為個人智識和專門性技能之總體。一般智力測驗所測量者以結晶智力為多。 Guilford(1956,1967)之智力結構學說,認為要了解智力並予以測量,要考慮測驗的內容、作用於測驗內容之認知運作、以及運作後所產生的結果。根據4種內容、5種運作和6種成果,得到120種特殊智能因素。(課本圖8-1)  B.學習理論 智力代表一個人學習的能力,因此,可用學習法則來解釋智力的性質。Thorndike認為學習是一種聯結形成的過程,個人所具之聯結形成能力即為智力,智力有神經生理學之基礎,但也受訓練和經驗影響。Thorndike將智力分為三大類:社會智力(與人有關)、具體智力(與事物有關)、抽象智力(與符號如語文及數學系統有關)。  C.發展理論 Piaget認為智力是個體對環境的生物適應,此種適應是為了平衡個體的需要和環境的要求,從出生到成長持續不斷的動態歷程。他將智力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分別為感覺動作期、操作前期、具體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四個階段間具階梯性關係,但整個發展是連貫且漸進的,愈到後來智力結構愈見複雜,所能夠解決的問題愈多。  D.認知理論 Das認為對智力的理解應從認知過程著手,他將個體處理訊息和思考問題的認知過程分為兩類:同時處理和序列處理。同時處理是個人在問題解決情境中可時考慮多種刺激並回答問題的能力,例如圖形推理、空間記憶等測驗項目即需要此種能力;序列處理是指在問題情境中將刺激作順序性安排以求出答案之能力,例如聽覺訊息、字彙次序等測驗項目即需此種能力。每個人都具有同時處理與序列處理之能力,但每種能力之多寡與經驗有關。   .智力形成的決定因素 遺傳 環境 .智力測驗的類別: 個人智力測驗:每次施測一人,大多為綜合性的成套測驗或測驗組合,可同時測量各種不同的能力,並評鑑受試者各種能力發展上之優劣。內容常包括語文、非語文或操作等項目。測驗者可觀察並紀錄受試者測驗情境中的反應,以作為解釋測驗分數的參考。施測者須接受嚴格的專業訓練。 團體智力測驗:可團體施測,形式多為紙筆測驗和機器評分,具有經濟、方便之優點。施測者毋須接受臨床訓練。測驗功能主要為提供篩選和分類所需之一般性資料。 特殊性智力測驗:針對測量特殊能力或測量某一特殊人口之智力所設計之測驗。視其性質和實際狀況需要決定測驗形式。   引用 在別處看到的答案:思羽陳 小四下 (2012/03/10 18:35):讚0人讚! .智力測驗的類別: 個人智力測驗:每次施測一人,大多為綜合性的成套測驗或測驗組合,可同時測量各種不同的能力,並評鑑受試者各種能力發展上之優劣。內容常包括語文、非語文或操作等項目。測驗者可觀察並紀錄受試者測驗情境中的反應,以作為解釋測驗分數的參考。施測者須接受嚴格的專業訓練。 團體智力測驗:可團體施測,形式多為紙筆測驗和機器評分,具有經濟、方便之優點。施測者毋須接受臨床訓練。測驗功能主要為提供篩選和分類所需之一般性資料。 特殊性智力測驗:針對測量特殊能力或測量某一特殊人口之智力所設計之測驗。視其性質和實際狀況需要決定測驗形式。 參考資料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syconsult/testing.htm#智力測驗     .性向測驗 : 根據張氏(張春興)心理學辭典的定義,「性向指個體在學習某種事物之前,對學習該事物所具有的潛在能力。」換言之,性向是一個人可能發展的潛在能力,這種潛能只要經過學習或訓練就可以發揮出來。   「性向測驗」泛指用來測量個體潛在能力的測驗,或者預測個體接受學習或訓練後的成就或表現的測驗。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0409357 智 力 測 驗 一、生理計量階段 ( 高爾頓 --- 達爾文表弟 )  二、心理年齡階段 (一) 「比奈」所創   (二) 西蒙編第一本智力測驗 ( 比西量表 )  (三) MA (心理年齡)     Ex:甲生現年10歲、心理年齡150個月,請問 IQ﹖ 150 (心齡) / 120 (現齡 --- 月) ╳100 = 125 三、比率智商階段 (一) 「推孟」將比西量表修正   (二) IQ = MA/CA ╳ 100 四、離差智商 ( 魏克斯勒提出) --- 同年齡的一個人與同年齡層一群人的比較 ( 因年紀愈大,IQ可能停滯或愈小 ) 智力測驗如何發展?   1904,法國巴黎公共教學部長指派比奈研究,目的? →分析與鑑定在學校中無法有效學習之學生方法。   1905,比西量表:比奈、西蒙(以通過測驗題目多寡代表智力高低)。   1908,心理年齡計分方法-完成一定作業題目可表示心理成長到某一階段。   1914,史登IQ智慧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 →公式:(心智年齡/實足年齡商數)X100   1916,史丹佛教授推孟(Terman)修訂比西量表→最早完整英文版智力測驗,除修改外,亦加入史登概念,並建立美國受試者標準化資料。→又稱【比奈量表】﹑【史比量表】(而後又陸續修訂)。   魏克斯勒(Wechsler)魏氏量表,揚棄心理年齡計算方法,以點量表方法,即受試者得分可直接轉換成IQ。   其他智力測驗發展:團體智力測驗(施行簡單,記分方便,使用普遍為主流,用於EX:學校、軍隊VS個測用於甄選、鑑定工作)、非語言智力測驗(少數民族or語言障礙者) 智力測驗:係測量個人智力高低、鑑別智愚的一類測驗,為所有測驗中發展最早者,應用也最廣。幼兒常見的智力測驗: 1.比西量表:比奈(Binet)與西蒙(Simon)所編成的世界第一個智力測驗,用來測量三至十八歲兒童的普通能力。 (1)經美國斯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推孟(Terman)修訂為「斯比量表」。 (2)斯比量表的最大改變是採用了「智商」的觀念來表示智力的高低,又稱為比率智商。 2.魏氏智力量表:由美國心理學家魏克斯勒(Wechsler)所創。 (1)魏氏學前智力量表:適用四歲~六歲半學前幼兒,分語言量表和作業量表。  (2)魏氏兒童智力量表:適用年齡為七至十六歲的兒童。  (3)魏氏成人智力量表:適用於十六歲以上的成人。 3.其餘常用於兒童的智力測驗,尚包括:  (1)瑞文氏彩色圖形智力測驗:適用年齡為5~9歲兒童。  (2)兒童班達視覺動作完形測驗:適用年齡為5~10歲兒童。  (3)基爾文兒童能力測驗:適用4~8歲兒童,為非語言的團體智力測驗。  (4)古氏兒童智力測驗:適用年齡為4~13歲兒童。 (5)兒童圖形測驗:適用年齡為4~10歲兒童。  測驗的發展歷史 可分成四個階段,分別為: 1.生理計量階段:英國生物學家高爾頓(Galton,為達爾文的表弟)為研究人類智力之始,以人類感官敏銳度為測量指標,稱為"生理計量法";形式上雖科學,但因不切實際而未被以後學者所接受. 2.心理年齡階段:法國心理學家比奈(Binet)與西蒙(Simon)採用了"心理年齡"(mental age,MA)的概念,於1905年編製了第一個智力測驗,即為著名的比西量表;此"心理年齡"的概念一直延用至今. 3.比率智商階段:美國學者推孟(Terman)修訂比西量表,編製了斯比量表,成為了應用最廣且最權威的個別智力測驗,其以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來表示智力,公式為:IQ=(MA/CA)*100 ,MA:心理年齡,CA:實足年齡. 4.離差智商階段:美國心理學家魏克斯勒(Wechsler)創用了一種離差智商的計量方法(即常態分配/鐘型曲線的概念),用標準差來表示人的智商,例如:甲的智商是標準差+1,則表示其智商為100+1*15=115,乙的智商是標準差-2,則表示其智商為100-2*15=70   ㈠理計量取向:以智力測驗為工具,採相關統計的方法,構成智力的內涵 派別 代表人物 智力理論 智力二因論 1904 斯皮爾曼(Spearman) 1.一般因素 2.特殊因素 智力多因論 1927 桑代克(Thprndike) 1.抽象智力 2.機械智力 3.社會智力 智力群因論 1938 塞斯通 (Thurstone) 人類的智力是由七種基本能力組成 智力結構論 1959 基福特(Guilford) 1.思維內容 2.思維運作 3.思維結果 智力形態論 1963 卡泰爾(Cattell) 1.流動智力>遺傳:空間認知、機械記憶、事物判斷 2.晶體智力>環境:語文詞彙、數理知識的記憶 ㈡多維取向 派別 代表人物 智力理論 智力多元論 葛敦納 (Gardner) 語文智力  數理智力  空間智力  運動智力 社交智力  音樂智力  自知智力  自然智力 智力三元論 史登柏格(Sternberg) 組合能力 認知過程中對訊息的有效處理 (IQ) 個體在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驗能力 適應環境變化達到生活目的 (EQ) (重心在修改自己經驗) 個體在處理新問題時,形成頓悟或創造力的能力; 肆應能力 個人修改自己經驗而達到目的 (CQ) 智力指個體在日常生活中,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偏向生活) 成功智商 1. 2. 3. 情緒智商 高爾曼   三.智力測驗的發展 發展順序 代表人物 論 點 生理測驗 高爾曼   心理年齡 比奈   比率智商 推孟   離差智商 魏勒斯特   人類智力測驗的發展歷史 可分成四個階段,分別為: 1.生理計量階段:英國生物學家高爾頓(Galton,為達爾文的表第)為研究人類智力之始,以人類感官敏銳度為測量指標,稱為"生理計量法";形式上雖科學,但因不切實際而未被以後學者所接受. 2.心理年齡階段:法國心理學家比奈(Binet)與西蒙(Simon)採用了"心理年齡"(mental age,MA)的概念,於1905年編製了第一個智力測驗,即為著名的比西量表;此"心理年齡"的概念一直延用至今. 3.比率智商階段:美國學者推孟(Terman)修訂比西量表,編製了斯比量表,成為了應用最廣且最權威的個別智力測驗,其以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來表示智力,公式為:IQ=(MA/CA)*100 ,MA:心理年齡,CA:實足年齡. 4.離差智商階段:美國心理學家魏克斯勒(Wechsler)創用了一種離差智商的計量方法(即常態分配/鐘型曲線的概念),用標準差來表示人的智商,例如:甲的智商是標準差+1,則表示其智商為100+1*15=115,乙的智商是標準差-2,則表示其智商為100-2*15=70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智力測驗智力理論機械智力三維論特殊因素二因論能力分班信度實施程序與記分方法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