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義務論,效益論,德行倫理學之異同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A:效益論--- 邊沁, 米爾的功利思想 係以行為產生的整體結果決定行為的道德正當性。效益論者主張一個行為的好壞或一個行為的價值係取決於其所帶來的結果,結果愈好,表示該行為的善性愈高,價值也愈大 。 B: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 是一套特別重視品德或德行的倫理學理論,主張我們的行為與生活都應以培養品德或德行為主。 C:義務論:係由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Kant, 1724-1804)所提出 康德將人類至高的道德法則稱為絕對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是一種良心的道德律,凡是合乎律則的行為本身就是善 。第一個把責任(duty)當成道德核心概念的哲學家,他認為決定一個行動之道德價值的是「道義責任」,強調道德的先決條件是善意志(good will)。所謂善意志係指依照道德要求去選擇行為的意識傾向  義務論和效益論係以「行為的傾向」為主題,強調「行為者應該做」的部分,行為者所問的問題是:「我應該做什麼?」,所以義務論和效益論者都認為倫理學的核心是道德規則和義務。但德行論者則重視道德人格的養成,認為一個人如果具有仁慈的德行,他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習慣」地從事仁慈的行為。  義務論及效益論:重道德規範與義務 德行論重人格涵養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康德效益論義務論亞里斯多德功利德行倫理學道德法則稱為絕對律令邊沁重視品德或德行的倫理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