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解放教育學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教育學家莫連豪爾(Klaus Mollenhauer 1929-1998)是解放教育學著名的代表人物,其審美教育理論深受康德美學思想、席勒審美教育理論、黑格爾美學思想、馬克斯實踐哲學、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論、阿多諾美學理論、史萊爾馬赫普遍詮釋學和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主要著作有《教育與解放》、《教育歷程理論》、《社會教育學導論》、《遺忘的關係》、《彎路》和《審美教育基本問題》等。 莫連豪爾重視批判與解放在教育歷程中的應用,主張「批判」(Kritik)是理性條件互為主體可檢證的分析,「解放」(Emanzipation)是社會中主體限制的解除(Mollenhauer,1970:11)。他強調教育歷程是一種互動的歷程,希望教育科學能夠將互動論的典範納入。莫連豪爾主張無論是教育學或社會教育學都要求解放,但是解放必須與理性配合,而解放是主觀的解放。人是在社會中生長的,並以社會生活條件為出發點,因此人的理性必須與社會行為配合,並以合乎社會行為的準則為限。 莫連豪爾注重教育的過程,他主張人有教育的需要,認為個人的經驗有限,需要接受教育以充實其經驗,而且接受教育也有助於人的思辨。莫連豪爾在其教育理論中,強調教育的課題就是要消除反抗,謀求生活的適應。 在《遺忘的關係》(Vergessene Zusammenhänge)一書中,指出傳統教育偏重以語言作為溝通工具的缺失。莫連豪爾主張教育是成人與兒童對立,將成人的生活形式以特定的秩序或結構呈現給兒童,在呈現的過程中主要採用語言的方式,經由語句來傳達特定的意義。莫連豪爾認為語言不是教育唯一的工具,教育學家應該重視非語言材料的使用,特別是圖畫的應用,具有審美溝通的功能,能夠避免語言偏重邏輯思維的弊端,經由非語言的圖畫,拓展人類想像思維的空間,培養審美批判的能力。莫連豪爾也曾經在《彎路》(Umwege)一書中,從後現代主義的觀點分析教育學的問題。莫連豪爾主張教育學應該注重「陶冶」(Bildung)的研究,而非「教育」(Erziehung)的影響。「教育」是一種計劃性目的--手段導向的教育行動,而這種導向是不會成功的。教育學家應該分析成人及其生活形式的關係。莫連豪爾強調教育不在於教育公民態度的培養,是在於引導兒童如何生活。教育應該透過審美產品的運用,兼顧理性的活動和感性的活動,以培養個人詮釋的能力和批判的觀點。 在《教育詮釋學的說明》(Anmerkungen zu einer pädagogischen Hermeneutik)一文中,分析教育詮釋學的涵義與功用。莫連豪爾首先說明教育詮釋學應該注重(一)以何種方式可以成功的說明日常生活的本質;(二)如何將此種方法應用於一般的詮釋;(三)已知事物的表達來自於何種知識類型;(四)如何將主觀經驗化為普遍知識。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解放教育學Mollenhauer審美教育理論引導兒童如何生活後現代主義批判教育歷程是一種互動的歷程教育與解放教育詮釋學的說明社會教育學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