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實證主義、實驗主義、象徵主義、表徵主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實證主義: 廣義而言,任何種類的哲學體系,只要求知於經驗材料,拒絕、排斥先驗或形上學的思辨,都為實證主義。狹義而言,實證主義則指法國哲學家孔德的哲學,認為對現實之認識只有靠特定科學及對尋常事物的觀察才能獲得[1]。 實驗主義: 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的主要代表人物為Dewey,其主要是延續實用主義而來(Pragmatism),強調經驗是透過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來,經驗產生知識,而知識可以改造經驗或產生新經驗,新經驗又產生新知識,因此認為所謂的學習應該由「做中學」的方式獲得知識,實驗主義的課程理念因此強調教育就是經驗不斷地重新修正、改造,重視經驗與活動,主張學校生活要與學生實際經驗密切配合,也就是說十分重視學生的興趣與實際身處的學習與生活環境,認為學校課程要以生活為中心,利用活動方式將學生學習的內容融合在活動當中,這樣可以結合學生的校內與校外經驗,達到經驗不斷重新修正、改造的目的,進行課程的規劃與實施。總括來說,實驗主義下的課程組織型態是以活動為主,學生經驗與身處脈絡為課程設計基礎,因此又稱為活動課程或經驗課程。 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摒棄客觀性,偏愛主觀性,背棄對現實的直接再現,偏愛現實的多方面的綜合,旨在通過多義的、但卻是強有力的象徵來暗示各種思想。象徵主義把宗教神秘主義與反正常和色情的興趣結合起來,把對所謂「原始性」的興趣與複雜微妙的頹廢崇拜結合起來。與這場運動有關的藝術家是法國的奧迪隆·雷東(Odilon Redon)、居斯塔夫·莫羅和皮耶·皮維斯·德·夏凡納,比利時的費爾南·克偌晉夫(Fernand Khnopff),荷蘭的揚·托羅普(Jan Toorop)等。 表徵主義: 表徵( representation )和計算( computation )是認知科學的兩個主要概念,這兩個概念形成認知科學的兩個基本假設,即認知系統是表徵系統,並且「認知歷程」( cognitive processes )是一種計算歷程。前者我們可以簡稱為表徵主義,後者簡稱為計算主義。認知科學家視認知系統為一種接收、儲存、取用、轉形和交換資訊的動力系統( dynamic systems )。存在於認知系統內的資訊就是表徵。換言之,一個系統的表徵就是該系統對於外在環境及其自身的一套內在釋模。 表徵主義基本上認為,內在釋模是解釋認知現象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這個觀點與心理學上的行為主義大異其趣。行為主義把系統內的表徵視為「黑盒子」的一部份,而與心理釋模無關。表徵主義的第二個特色是反對化約論( reductionism )。化約論認為所有的特殊科學,原則上都可以化約到物質科學,因此如果特殊科學有任何存在價值的話,那個價值一定只是方便上的考慮。在理論上特殊科學是可以被化約的。簡而言之,任何可以用特殊科學的理論來解釋的現象均可用物質科學理論來解釋。表徵主義假定表徵在論域中的不可取消性,或者說表徵有其「本體地位」,無法由「物質元體」( physical entities )來取代。因此解釋認知現象時,一定要假定表徵的存在。 白里辛( Z. Pylyshyn )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假定你在街上看到有人衝進公共電話亭撥 911 號碼,而且附近有房子著火了。你如何解釋這個人的行為呢?白里辛認為你的解釋裡面一定要牽涉到那個人的信念和慾望,例如他相信 911 是消防隊的號碼,房子著火了一定要找消防隊等。這類信念和慾望便是那個人的表徵。如果去除了所有的表徵而只使用物理語言,我們就無法充分解釋那個人的行為。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實證主義實驗主義表徵主義象徵主義孔德實用主義認知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