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後現代主義哲學中的反基礎主義傾向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後現代主義哲學中的反基礎主義傾向 作者:任宏傑(公安大學講師) 後現代主義的反理性主義是以反基礎主義為基礎。在後現代主義哲學中,常常談到基礎主義與反基礎主義兩個概念。 基礎主義是一種思想傾向與哲學信念,強調並極端重視基礎,無論存在和文化都有一個不變的基礎,基礎為分兩種,一種認為世界本來存在一個基礎,一種認為人的知識層次中存在著一個基礎。基礎是不變的,並假定:①人類的知識、文化必建立在永恆的,超歷史的基礎上,這樣知識才可靠。②哲學相對于其他文化有優先地位,具基礎性,其他文化基礎性要由哲學說明。 而反基礎主義主要反兩個層次:①認為認知的多樣性中無統一性②認為各層次認知中不存在一個總的基礎,反基礎主義否定任何種類基礎,反對任何奠定知識的基礎。代表人物有:①法,德里達:認為絕對基礎得不到,不變的存在是不存在的,屬於主觀想像,虛構。②美,羅第:認為要摧毀讀者對知識的信任。 反基礎主義從希臘到現代的思想家是基礎主義的各種表現形式。柏拉圖的“理念論”——理念是基礎。近代,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我思是知識的可靠基礎。並認為人類知識體系是大樹,根是形而上學,幹是物理學,枝是一些其他知識,而哲學就是根,就是基礎,他強調普遍懷疑,懷疑後才能消除先入之見,得到明確知識。德•康得:試圖為人類知識劃定界限,他的終極關小不是為人類知識確定基礎。 現哲學代的兩大流派——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也沒有基礎主義。歷史上的思想大家基本上是基礎主義。 產生反基礎主義的原因是:1.現代,對哲學的普遍失望。在古希臘,哲學是智慧學之學,是知識(所有的理論知識),能反映事物的原理原因。後哲學分化,各門具體科學從哲學中分化出來。哲學是母親,是各科具體科學的指導。但問題表現在:一直以來都認為哲學能為其他科學提供證明,但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哲學的作用受到懷疑。以前,只有哲學才能評判與找到基礎。而在各具體科學分化後,哲學地盤越來越少,自然科學是一種明顯發展態勢,但哲學二千年的發展總是在起點徘徊,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問題,現代仍在討論,似乎只是對一些問題爭論不休,而沒有發展。2.哲學家試圖改造哲學,以擺脫危機———哲學科學化。這早在17世紀就開始,代表人物有斯賓諾沙等。但是,這遇到批評,認為這忽視了人文問題的特殊性。20世紀,科學化規模很大,但結果仍沒克服危機,其所研究的問題只有很少的人才能看懂,其社會影響越來越小,大眾越來越斥責哲學家,哲學家成為一些專業人員。由於常識奠定基礎,用科學奠定基礎都有其缺陷,這樣,就產生了一種反基礎主義的主張。 反基礎主義主要表現在兩點: 1.拋棄反映論。 反基礎主義認為,反映論是基礎主義的觀念。反映論認為實在是知識的基礎,觀念是實在的反映,正確反映是對實在的正確描述,是真理。但後現代義認為這是不對的,犯了簡單類比的錯誤,認為反映論是機械論,反映論錯誤地認為人像鏡子似的對客觀頭在反映,但是任何理論都是經過實踐加工,人的主觀能動性改造才產生出來,反映論忽視了認識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但這種邏輯對反映論的認識是不對的,反映論並沒有完全忽視認識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反映過程也包括選擇與創造)。後現代主義認為沒有絕對客觀的認識存在,社會,歷史,文化等因素總對認識加以影響,排除主觀影響是不可能的,不存在純粹的客觀事實,因而就不存在這一構成知識的基礎。傳統觀點認為存在著一種真理,而後現代主義認為這不可能,這拋棄了不同人的不同經歷。傳統的觀點認為,人只有不帶主觀,才能發現客觀真理,但後現代主義認為,真理不是發現的,而是發明的。他們認為,真理是由人的語言構造的,而創造真理的人在觀察事物時,不是看其是否與客觀相符,而是看其是否與主觀信念相符,以此確定真偽。後現代主義者認為不存在唯一的客觀真理,而存在多種真理。傳統的觀點認為,語言能確定反映,而後代主義認為語言是不確定的,只有在上下文的聯繫中才能確定,而且是暫時的,語言只和語言有關,與外部事物無關,因而他們反對借助語言來反映外部實際,反對以此來獲得知識。所以,在反基礎主義看來,沒有完全獨立於人的反映存在,語言也不具確定性,因而,他們認為,人的認識不可能脫離主觀而反映客觀實際。 2.主張多元論 傳統觀點強調統一性,認為在繁雜的世界中有其共同點,人類尋找文化的共同體是為溝通的需要。後現代主義認為,這種統一性會產生僵化,會導致文化霸權,主張尋找多..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