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重建主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重建主義的思想淵源   (一)歷史淵源(歷史的傳說)     傳統西方思想對於理想的追求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希臘三哲之一的柏拉圖(Plato 427-374B.C.)在其所著《理想國》(Republic)一書中即建立烏托邦式的理想境地,勾勒出理想化的政治制度;中古時期,神學家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A.D.)亦在其著作《神之城》(City of God)中點明人應對未來懷抱積極的態度;近代亦有學者的理念能提供重建主義一種前瞻的見識,使其思想體系更為明確(徐宗林,民68)。雖然重建主義的思想淵源帶有烏托邦式思想的色彩,但絕非只是一空談的理論學派,除了對理想的追求外,更   具實踐的精神與科學的方法。   (二)教育淵源(杜威思想的影響)     重建主義的教育思想主要源於實用主義的觀念,並蘊涵杜威的哲學理念。杜威在一九一六年出版《民本主義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書,探討民主社會與教育的關係,主張以教育為手段建立民主社會(詹棟樑,民84)。在這本書中,其提出「教育即重建」(Education as Reconstruction)的看法,主張教育是一種經驗繼續重組或改造的歷程,但杜威指涉的範圍並不廣泛,未曾提及社會文化的重建(徐宗林,民77)。   (三)社會淵源(現實社會的反感)     重建主義發跡於美國,受美國社會當時狀況極深的影響。一九三O年代世界性的經濟大恐慌,加以社會情勢不穩定,人心惶惶,社會浮動,重建主義趁勢而起。由於重建主義受到實用主義的影響,     使得重建主義接受實用主義以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主張,認為幫助人們去適應社會比改變社會更為重要,亦即著重教育在社會文化上的功能,目的在使人們經過教育的洗禮後能對社會文化的價值有所適應(詹棟樑,民84)。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實用主義杜威重建主義奧古斯丁教育即重建教育為手段建立民主社會柏拉圖現實社會的反感理想國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