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情緒調節策略分為六個向度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稍稍整理2F所分享的資訊~感謝分享^^! 情緒調節策略分為六個向度: (1)認知策略(2)逃避策略(3)攻擊策略(4)放鬆策略(5)分心策略(6)社會策略。   根據以上(1)認知策略情緒調節,認知策略的使用主要是個體因應環境的限制下,經由認知評估的過程選擇調適心情的方式,在觀察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認知策略可經由被觀察者的臉部表情及言語來加以區分,並且可歸納出以下幾種項目(10種)。每一個情緒調節策略各有不同的使用情境,茲分別說明如下:   1. 接納-接受事實或接受權威: 由於幼稚園是團體生活的開始,也是幼兒學習社會化主要過程之一,在幼稚園中幼兒的重要他人即是老師,他能清楚地教導孩子應適時 地表現合宜的態度及規範,但幼兒在與老師的互動過程難免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這時的幼兒已能漸漸明瞭老師所定下的規則及堅持的原則有時是無法相形抵觸的,因此會嘗試者接納老師的意見,或許可以說是服從權威,亦或者認為事實無法改變,只好接受,例如:在吃飯時,有些孩子並不喜歡吃青菜,但是老師基於均衡 營養的概念下,都會堅持孩子不能偏食,此時孩子或許會以哭鬧的方式來調適自己的心情,但是最後還是得順從老師嘗試接受不喜愛的食物。   2.忽視:當有一嫌惡刺激時,個體為了不影響其情緒,往往即選擇以此種策略來加以因應,例如:研究者經由觀察孩子的互動過程中,常發現當幼兒正在盡情玩著自己喜愛的玩具時,如果他人想要共同分享此玩具時,許多孩子當下所選擇的情緒調節策略即是忽視他人的要求,還是依舊故我地玩著自已的玩具,不理會他人。   3.酸葡萄心理: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時,為了讓自己的心情能好過一點,往往會試著說服自己所欲求的東西並不是那麼的好,或者想加入某個團體,被拒絕時總會說出我才不想跟你們玩的話語。   4.尋問理由:當面對問題時,有些孩子是以鴕鳥的心態來逃避事物,但是有些孩子則會試著解決當下的問題,例如:與他人爭吵時,會主動地尋問對方為何會與他爭吵的原因,並在溝通的過程中慢慢地平復自己的心情,但是在幼兒時期,孩子解決人際關係的技巧能在學習的階段,仍需要重要他人的協助。   5.耍賴:這階段的幼兒雖然具有低階程的社會技巧,但是仍是在起步的階段,因此當遇到不順其意時,有些孩子會試著去接受,但仍是有許多幼兒會以耍賴的方式,來達到其目的,例如:在玩遊戲時,老師訂立了遊戲的規則,但是輸的人往往會想在玩一遍亦或者不認輸,往往會藉由坐在地下不動或者以口語的方式向老師要求再 玩一遍,以達到其目的。   6.自言自語:孩子在遇到刺激時,常會使用類似於自我對話的方式來安慰自己,藉由此過程來平復當下的情緒。   7.輕蔑的語助詞(齁、哼):此為藉由語言來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之一:當孩子說出情緒性的話語時,往往會加以此語助詞,例如:齁,為什麼不能玩;哼,我才 不稀罕跟你玩呢等等⋯   8.生氣並臉紅:生氣臉紅研究者認為是一種生理的自然反應,而此反應會因人而異。   9.眉頭深鎖以表示不悅:幼兒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會有皺眉的反應發生,例如:受到老師指責時,或者想與他人分享玩具時被拒絕時等等⋯。   10.皺眉及嘟嘴:皆是情緒表達的臉部表情,可藉由此表情來判斷孩子當下的情緒反應。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情緒調節策略分心策略情緒調節攻擊策略放鬆策略社會策略認知策略逃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