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反省教學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認反省教學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乃是一種動態的辯證關係。實踐行動須透過反省為前導,來檢證理論的適切性與有效性;若經否證,即獲致更高層次的超越,對理論作部分修正,而得到一較新但仍為暫時性的理論,然此理論已較前理論更適用。如此,理論與實踐連續不斷辯證,及顯現知識的開放性,教師的「實踐智慧」(wisdom of practice)也因而持續的地獲得粹煉。而教師的「實踐智慧」就是教學專業的極致表現:他展現教師出入不踰矩,也不受外力干預的專業自主性。 「反省性教學」主要源自於杜威(Dewey,1933)的「反省性行為」(reflection action),和熊恩(Schon,1983)的「在行動中反省」(reflection in action)等觀念。教學並非單純資訊傳遞的「詮釋性」轉換過程,教室內所有知識的產生,都與師生的主動作為,及其詮釋理解的互動機制密切關聯。教師必須隨時處在「改變」當中,透過反省的行動,持續個人的專業學習,並且不斷融合理論與經驗,才能精確的掌握有效教學的方法。因此,在生手教師想成為專家教師,反省是不可缺少的努力。在反省中,才能使專業知識及經驗產生重組與轉換,也才足以理解瞬息萬變的教學情境。 具有反省性行動傾向的教師,通常能以批判的方式去檢驗學校所認可的教育目標、教學方法等背後的假設。此種教師通常會對「支持他的教學信念與實踐的先前基礎,以及這些信念與實踐進一步會導致的結果,進行主動、持續、與審慎的思考、再思考」(Posner,1989)。杜威認為,要從事這樣的思考,除了意願之外,教師尚具備「虛心」(open-mindedness)、「專心」(whole-heartedness)、和「責任心」(responsibility)三種態度。 教學反省發生的情境,約可分為教師自發性的自我省察及透過結構式的專業介入兩種,來激發教師的反省,後者通常都用於師資培育或在職訓練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希望教師在實際教學情境中,能更頻仍地發展自發式的省察功夫,以確保教學專業自主性。以下是激發教師進行教學反省的五種方法: (一)省思札記 可以每日或每週為單位,用來記錄和反省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問題並作初步的結論。之後與正式或非正式合作的教師等重要他人分享其想法。 (二)案例法(case studies;case method) 以真實或虛擬真實情境的教育實務工作情境為素材,協助教育人員分析教育問題與實踐行動的邏輯與動力等,並探究適切變通行動方案的一種教學反省的方法。 (三)自傳法(autobiographic studies) 是以個人的生活史為素材,來協助教師及實習教師探究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的歷程;其中又包括:研討他人自傳中學為教師的成長歷程;技術與分析教師本人的生活史及其對個人專業學習歷程的影響。 (四)檔案評量法(portfolios) 就是有目的地蒐集個人學習的努力,以及在知識、技能和傾向等方面的成就證據,有組織地匯集在資料檔案夾內,以供評量的一種評量策略。 (五)行動研究 教學反省需以客觀的、描述的和具洞察力的資料做基礎。教師可針對班級教學所遭遇的問題,蒐集資料,進行行動研究,以改善教育實務,並建立教師間專業的反省文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