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黃光國的“人情與面子理論模式"(節錄其中一小段)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黃光國的“人情與面子理論模式"(節錄其中一小段) 台灣社會心理學者黃光國是近年研究“中國人面子"最有成就的學者。他於1984年提出了一個“人情與面子的理論模式",並聲稱這一模式“可以用來解釋並預測中國社會及其他集體主義文化中的社會行為"。黃認為,人情和面子是中國人影響家庭以外其他人的重要途徑,“人情"、“面子"以及相關的“關係"、“報"等概念,構成了一套制約社會行為的機制。 中國人可能擁有的人際關係有三種︰情感性關係(expressive ties)、工具性關係(instrumental ties)和混合性關係(mixed ties)。情感性關係是“一種長久而穩定的社會關係",例如家庭、密友、朋儕等原級團體(primary groups)中的人際關係,建立這種關係的目的是滿足“關愛、溫情、安全感、歸屬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工具性關係是完全對立的人際關係,“短暫和不穩定",例如店員和顧客、司機和乘客、護士和病人等,為了達至某種目的而暫時發生關係,雙方不需要認識,其交往一般不涉及私人感情。混合性關係則介乎兩種關係之間,交往雙方既彼此認識,感情又不及原級團體那樣深厚,這類關係包括親戚、鄰居、師生、同學、同事、同鄉等。 黃認為,資源支配者會依循不同的社會交易法則來處理不同的人際關係。在中國,資源支配者會依據“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原則"(need rule)與家庭成員來往,子女年幼時,父母撫養子女;父母年老時,子女奉養父母,彼此之間,無須玩“人情"和“面子"的權力游戲。與此同時,資源支配者會遵循“童叟無欺"的“公平法則"處理工具性的人際關係,這種法則講究一視同仁、平等互利,象在市場上交易,價錢談得攏,就成交;談不攏,就中止交易關係,這種短暫和不穩定的交往也不宜玩“人情"和“面子"的游戲。但在處理混合性人際關係時,資源支配者必須依循“人情法則",在工作和社交生活中,中國人需要建立和發展這類有人情味的關係,因為這種關係一般不以..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公平法則人情法則工具性關係混合性關係需求法則人情與面子理論原級團體情感性關係感情性關係需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