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伊利希(I.D. Illich)《非正規教育之社會》(非學校化社會)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B):33. 伊利希(I. Illich)於「非學校化社會」一書中提出的主要觀點為: (A)實施多元文化教育 (B)建立學習網絡社會 (C)反對任何一種學校制度 (D)支持義務教育。    伊利希(I.D. Illich)在一九七一年所著[非正規教育之社會](或[非學校化社會])一書,便是一個具體的代表。伊利希覺得社會愈來愈走向制度化,使得個人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得依附於社會的制度。人的初生,要在醫院誕生;人的死亡,要由殯儀館來辦理。人的學習也是一樣,愈來愈依賴於學校的教育。一種為伊利希詬病的論調,似乎就是沒有學校教育就沒有學習。學校變成了人們唯一獲致學習的場所。伊利希還認為,制度化下的教育價值觀,使人們誤以為接受教育愈多,個人就愈會成功;知識的多寡,取決於學校課程修習的是否充足;教學就是學習;學業證書與個人才能混而為一;成績等第被視為教育的成敗。伊利希以為社會制度化下的教育,使個人與環境交往的關係,走上了被動、消極及過度的依賴制度。 因此,非學校(deschooling)的真正涵義乃是不要將個人的學習活動,過分地依附於社會機構或社會組織或學校。讓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重新建立起個人與環境間的新教育關係。伊利希主張,今後的社會,應該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分散到社會中的其他組織或個人身上,而不要太依賴於學校的教育。伊利希強調非正規教育,即將個人所接受的教育,希望能由下列四種方式滿足之; 1.提供資料服務;將學習的資料不要完全交由學校提供;個人可以從圖書館、實驗室、農場、演示室取得。 2.交換技術、技能;社會中有意願提供技術者,開列其名單、項目、條件、地址,使有意學習者可以前往學習。    3.共同學習者的組合,形成合作性的學習伙伴。    4.教育人員提供服務;開於教育人員服務之名單、項目、條件、場所,以備有意者接洽。    伊利希的構想是減少人們對正規學校教育的依賴性,藉此喚醒人們一個應有的認識:即自動、自發的學習,遠勝過學校教師強迫的教學方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Ill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