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現代遊戲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現代遊戲理論 現代遊戲理論解釋遊戲產生的原因,還試圖確定遊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 1.心理動力學理論 ( 1)佛洛伊德(Freud)的遊戲理論:佛洛伊德(Freud)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遊戲理論奠定了精神分析學派關於遊戲學說的基調。對於兒童遊戲的看法,是以人格構成理論為依據。而遊戲可調節與平衡“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份,並消除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 j闡明瞭兒童遊戲的動機。他認為兒童遊戲的動機就是“惟樂原則”。 k分析了兒童“強迫重複”的心理現象。兒童的遊戲並非總是伴隨著愉快的體驗。 l探討了兒童期遊戲的發展趨勢。遊戲可以滿足兒童在現實中所無法滿足的願望,可使兒童像成人般,從現實的被動犧牲品變為積極主動的掌控者。 (2)艾力克森(Erik Erikson)的遊戲理論:心理分析學家艾力克森(Erik Erikson) 認為遊戲是兒童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對世界有更新、更複雜的看法。遊戲發展階段論中,「自我為宇宙」(autocosmic)的遊戲是從出生開始。第二個階段又稱小宇宙(microsphere),此階段中世界充滿玩具和玩物,此階段若發展不好,就會退化到「自我為宇宙」階段。第三個階段稱大宇宙(macrosphere)階段,開始於兒童進入幼稚園的年齡,這時兒童開始能和他人共同遊戲。  Erikson對遊戲理論的貢獻在於他確認遊戲的重要及主張遊戲在兒童發展過程中,是逐漸增加控制環境能力的途徑。只有仔細的去觀察遊戲的形式、內容,以及遊戲中的對話及情感,才能瞭解遊戲對個人的意義(江麗莉等,1997)。 2.認知理論 (1)皮亞傑的遊戲理論:皮亞傑的理論認為,兒童一系列的認知發展和遊戲類型是相配的(見表2-2)。,遊戲不僅反映了兒童的認知發展水準,且能推動其發展。儘管遊戲不能用來劃分認知發展階段,但對兒童的認知發展有重要作用。 表2-2、皮亞傑的遊戲理論 大致年齡大致年齡 認知發展階段 主要遊戲類型 出生~2歲 感知運動階段 機能遊戲 2~7歲 前運算階段 象徵性遊戲 7~11歲 具體運算階段 有規則遊戲 (2)維高斯基(Vygotsky)的理論:維高斯基認為,遊戲對兒童認知發展有直接的作用。對於幼兒來說,與客體的意義是連結的,故無法進行抽象思考。當兒童進行假想遊戲時,會用一個物體(一根木棒)替代另一個物體(一匹馬),於是象徵遊戲在兒童抽象思考的發展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維高斯基對遊戲的看法是全面的。他認為,遊戲、社會性、情感這三方面的發展是相互關聯的。維高斯基明確了兩種發展水準:“實際發展”和“潛在發展”,在這兩種發展水準之間有一段距離,維高斯基稱之為最近發展區。遊戲可作為協助自我的工具。兒童所做的遊戲常高於他們實際的發展水準;遊戲甚至可能會充當兒童的最近發展區中的鷹架而促進他們未來的發展。 最近發展區中的潛在發展是一種過渡狀態,在這一狀態中,兒童需要特殊的幫助或鷹架來達到他們所欲達的目標。在遊戲中,兒童能為自己創造出發展的鷹架,從而在自我控制、語言的運用、記憶、與人合作等領域發展自己(Bodrova&Leong,1996)。研究顯示,兒童在遊戲中會表現出更好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運用能力、和社交能力。維高斯基將遊戲看作是一種放大鏡,可看到兒童潛在發展的新能力。 (3)布魯納(Bruner)的理論:布魯納(1972)指出,遊戲本身的意義比它所帶來的結果更為重要。在遊戲中,兒童不必擔心某一目標是否能實現,而能嘗試很多新的、不常有的行為方式。兒童在遊戲中探索並用這些行為方式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遊戲中學習過的,在建立行為模式時是很有用的。遊戲還為面臨生活難題時,探索可能的不同解決辦法提供了機會,使其避免接受真實世界裡一些行為帶來的後果,也避免了由於未成熟而犯的錯誤。布魯納在早期的遊戲重要性的觀點中強調了遊戲的區分功能和完善功能。後期,布魯納更強調思維的敘述模式。在人類選擇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有意要獲得的和已儲存於意識知識的過程中,遊戲與智力的敘述模式有關鍵性的聯繫。  (4) Tayler的理論:Tayler(1987)創造力乃是將零碎或無關的訊息組合成新產品的能力。創造是將可連結的要素加以聯合或合成新的關係,這種能力即是創造力。兒童在遊戲中的探索學習,亦是如此將可連結的要素加以聯合或合成新的關係,發揮創造力達成另一新的學習。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心理動力學現代遊戲理論 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