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教育口訣1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泰勒-繼續性、順序性、統整性(富太太繼續整形) 奧立佛-銜接性、均衡性、繼續性(奧嫌軍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宣揚之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 Learning to know---學會認知 learning to do---學會做事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會與人相處 learning to be ---學會發展 learning to change---學會改變 聯合國想~認識桶仔雞(認事同展改)   認知領域教學目標的六大層次 最新版的應是: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不管加分減分 :變異數不變 信效度不變 標準差不變 全距不變 四位位距不變   key:品德6E→撕點券換制服(思典勸環自服) →思辨啟發(Explanation)、典範學習(Example)、、勸勉激勵(Exhortation)、環境形塑(Environment)、自我期許(Expectation)、服務學習(Experience) 品德5E→撕點券換體驗(釋典勸環體驗)(美˙瑞安) →解釋(Explanation)、典範(Example)、勸勉(Exhortation)、環境(Environment)、 體驗(Experience) 教育部有品運動:品德教育、藝術扎根、終身閱讀、環境永續 四個主軸。   注飽再動(ARCS模式)   各國小學年級口訣 流鶯日,無法,失德=六英日,五法,四德 德國六歲入學,至十歲,四年級畢業後分流,考試時是這麼想的 英─6、5 制,即小學6年,中學5年 法─5、4制,即小學5年,中學4年 日本的學制是6-3-3 制〈6 年小學、3 年初中、3 年高中〉   俄羅斯學制: 小學:6歲入學,須修業4年,然後升入不完全中學或中學的五年級學習。 不完全中學:6歲入學,修業9年,畢業後升入中學的十年級、中等技術職業學校與中等專業學校繼續學習。 中學:6歲入學,修業11年,畢業後升入中等技術職業學校一年制部、二至三年制的中等專業學校或高等學校繼續學習,也可以直接就業。   葛蘭西 - 文化霸權理論口訣‑西方文化霸權 Willis-抗拒理論 Blumer-符號互動論   包里斯&金提斯:社會再製(符應原則)   1.社會再製:富者恆富、貧者恆貧(馬太效應)   有錢人有較多的社會資本即家長與兒童互動的時間   2.符應原則:統治階層以教育的方式灌輸其上級階層的思想     教育即自我實現=要有福氣才能自我實現=福祿貝爾   中樞神經掌管思考、情緒、動作、行為等,這些功能表現可受意識控制; 自律神經,又可稱為自主神經,望文生義就是會自動作用的神經。自律神經跟自己的意志無關,當接受到外來刺激,或者來自於身體內部的情報時,自律神經會自動作出反應。 自律神經系統可分為三個部分: 交感神經系統 副交感神經系統 腸胃神經系統   混沌理論 1.起始效應(蝴蝶效應) 細微末節可牽動全局,巴西蝴蝶展翅可讓北國德州產生颶風。 ~~所以老師要對學生的起始效應保持敏感度~~ 例如:甲生在一開始上課時總是會發呆,所以老師要注意先讓他念課文,找到今天要上的部份,免得上課上到一半,甲生還在作夢中,然後甲生的成績就會很爛,他娘就會怪你都不會教書。 2.奇特吸引子 吸引子是軌道中的一點,能夠吸引系統朝其而去,因其行為非線性,性質混沌不明,故稱奇特。 ~~所以要注意組織中奇特吸引子的發生~~ 例如:愛說話的乙生,在上課時總愛突然說些有的沒有的,然後班上的注意力就會被他吸走,老師就會被冷落,所以要注意這種詭異的小孩。 3.分歧點 一個穩定的起使門檻,可分成多個分歧。 ~~對於分歧點造成組織的影響要隨時應變~~ 例如:老師規定要找動物的資料,每個小孩想找的動物都不相同,盡量指定不會造成家長反感的動物為目標,發表時才可以控制場面,而且家長才不會上電視亂說老師都喜歡叫他的小孩去找不可能的動物。。 4.耗散結構 是一種開放系統,隨著內部能量的消長,必須隨時與外部交會產生新型態。 ~~建立願景預防學校出現耗散結構~~ 例如:一群賀爾蒙發展過剩的小孩,上課時老愛說些有的沒有的,如果老師不能化危機為轉機,這堂課勢必上不下去,而且往後的課堂上,失控的情形會越演越烈,從此你的課堂將會變成那群小孩的一言堂。 5.回饋機制 在系統中任何分歧都可產生破碎的分裂,透過回饋機制又會導出新系統或形成系統本身的穩定。 ~~善用回饋機制以維持系統運作的順暢~~ 例如:考試是最好的回饋機制,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文化回應教學的重要面向 (A)合作學習 (B)關懷的力量 (C)改為視覺型或遊戲教學法 (D)參與互動式的教室溝通。   .學校具有鬆散組織結構的特性,面對學校組織變革的壓力調適,教育行政學者Luneburg & Ornstein (1991)所指出的變革壓力 1政府的干涉 2社會的價值 3技術和知識 4經歷和人際 正經設計   NCATE 針對「專業發展學校」提出五項指標: 1.學習社群 2.績效責任與品質保證 3.合作 4.多元與均等(多樣與公平) 5.結構、資源與角色   口訣:學幾何多節(學幾何要多節課)   學校本位國際教學四面向:教國學課   教育即自我實現=要有福氣才能自我實現=福祿貝爾   教育計畫的實施步驟標(認識問題界定目標)標(設定判斷的標準)集(蒐集有關的資料)行(研擬各種可行的方案)案(選擇最佳方案)實(實施及評鑑改進)       (阿飄急行上岸死)   台灣有品運動 值得回味。 質德(..)味   綜合活動=童軍+輔導+家政+團體 河童到家捏飯糰。 合童導家........團。     Freire 在其第一本著作《教育作為自由的實踐) (Education as the Practice of Freedom)中,將人的意識醒悟分為三個層次: (一)半未轉移意識(又稱半不及物意識、 神奇的意識):(in)順應事實,並認為外界有股優越的支配力,人必須臣服其下(in)。消極宿命論 (二)素樸意識:(on)認為自己控制事實,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不去理解事實。將自己疊加於現實之上 (三)批判意識:(with)認為事物和事實依存於經驗,和其所處的環境脈絡相關,並和現實整合為一。     1776-首位在寇尼斯堡大學演講教育學→康德1779-首位在哈勒大學教授教育學(教育學講座教授)→特拉普 康德,寇尼斯堡大學哲學講座--<教育論>,主張使教育哲學成為一門學科。 特拉普,哈列大學教育學講座--嘗試從人性的普遍認識上建立一種嚴謹的教育科學。 赫爾巴特,接下康德在寇尼斯堡大學的哲學講座--致力教育理論體系的建立,後創立普通教育學,以倫理學與心理學,將普通教育學建立成為一門教育科學,因此被稱為"教育科學(科學教育學)之父"。   存在主義是哲學  人本主義是心理學   教育即生長→杜威、盧梭、福祿貝爾、自然主義、實用主義 教育即雕刻→理想主義、因材施教、由外而內雕琢 教育即接生→蘇格拉底、孔子、理性主義 教育即塑造(捏陶)─華生、教育萬能、行為主義、經驗主義 教育即鑄劍→精粹主義、教師教材本位 教育即撞鐘→禮記學記:重視學生提問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先備能力 教育即叩鐘→重視學生的自發性(扣鐘大力→聲音越大)     (A)加徳納 →多元智力論→八類智力→ 語文; 數學; 空間; 音樂; 身體運動膚覺; 人際; 個人內省智能; 自然智能                  人文音數、空動自省 (B)賽斯通 →群因論→七種組群因素→ 數字能力; 推理; 語文流暢; 空間視覺; 知覺能力; 記憶;語文理解 (C)史坦伯格 →智力三維論→三種智力→組合、肆應、經驗智力or分析、實用、創造智力 (D)基爾福 → 智力結構論→內容、運思、成果三層面共180種智力   泰勒(R. Tyler)目標模式 目(目標)眩(選擇)阻(組織)瓶(評鑑) = 喝到頭暈目眩,阻止再一瓶     Big Five = OCEAN    口訣:開放的員外親大嬸   大五       的      經驗       是     親                   吻                      wife big five              經驗開放        親和性    情緒穩定性    外向性  負責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   經驗開放性 Conscientiousness             嚴謹自律性 Extraversion                       外向性 Agreeableness                  親和性友善性(易於相處的) Neuroticism                      神經質、情緒性 第六大是「謙虛」   魯曼(N. Luhmann) 運用系統理論來說明教育過程之不確定性,而主張隨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鱸鰻隨機扁人   馬庫色:人類在高度工業化下失去批判否定能力,科技宰制是單面向的形式邏輯,並形成新形態的社會控制模式,造成單向度思考的危機 馬庫色延續了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批判理論霍克海默與阿多諾等人的批判傳統,亦對於文化工業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雖然他並未直接就「文化工業」一詞進行仔細的分析與批評,不過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單面向的人》其副標題正是「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型態研究」(Studies in the ideology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其對於當代資本工業社會的批判,主要仍是一種美學的與文化的批判。 記法: 單一顏色   托爾曼-符號學習。        托福 托爾曼用〝符號〞這一名詞來代表有機体對環境的認知,他認為學習者所學習的並非簡單的、機械的反應動作,而是學習達到目的的符號及其所代表的意義,建立一個〝符號 — 蓋式塔〞模式,托爾曼稱之為〝認知地圖〞。 認知地圖是有機体對環境有了頓悟後,在頭腦中產生的某些類似于一張現場地圖的模型,它是對局部環境的綜合表象,不但包括事件 的簡單順序,而且包括方向、距離,甚至時間關係的信息。認知地圖使有機体在環境中的活動,不受固定的一系列身体運動的約束。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蓋聶(R.Gagne):提倡「學習階層論」,低層次的簡單學習到高層次的複雜學習,分八類:  (迅刺蓮雨 便蓋原問) (1) 訊號學習:人類最原始的學習方式(冒煙是 燒火的訊號)。 (2) 刺激反應學習:指務命名和文字發音(刺激與反應之連結)。 (3) 連鎖作用:刺激反應聯結學習之後的多重聯結(連字成句、連動作成技能)。 (4) 語文聯結:英文單字與中文之聯結。 (5) 多重辨別:指從多個類似刺激中學到選擇其一去反應。例如:天乾勿燥、旋轉乾坤。 (6) 概念學習:指將同類事物按其特徵歸類而 得抽象觀念的學習方式。例如:汽車、火 車、飛機、船-交通工具。 (7) 原則學習:經由瞭解學到兩種或兩種以上 概念之間的關係。例如:水向低處流。 (8) 解決問題:運用以學到的概念和原則,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利用小數、分數、四則運算來計算。     「我愛你」這句話  聲音短 但情意長~ →聲短意長( 聲碼:短期記憶;意碼:長期記憶)   創造力思考教學口訣:隨便問,聽說不美觀 (1) 隨:隨時隨地隨機  (2) 變:有變化及彈性  (3) 問:創意問題解決  (4) 聽:傾聽專注接納  (5) 說:敢說能說會說  (6) 不:創造思考十誡  (7) 美:讚美鼓勵增強  (8) 觀:觀察體驗生活    創造力教學可以應用:局部改變法、棋盤法、檢核表法、比擬法(分合法)、腦力激盪術     樓上口覺少了錢-祁克果-存在主義之父   所以完整的口訣:刷卡不存錢,害死你刷:沙特卡:卡謬不:布柏存:存在主義 錢:祁克果害:海德格死:亞斯培你:尼采     美國很摳門Coleman(柯爾曼):美國1966 {柯爾曼報告書}--->教育均等 英國很自傲proud(普勞頓)英國1967{普勞頓報告書}--->積極的差別待遇    美國柯基(狗的種類) 英國不積極(普.積極)   認知、情意、技能(Bloom) 知理應分綜評 一二三四五六 記理應分評創 一二三四五六   Bloom依據Skinner操作制約條件作用,將學習中的「連序漸進法則」,進一步提出「精熟學習理論」,發展為有效的教與學策略。     柏拉TWO (柏拉圖) 提出二元世界觀,並主張以理型(Idea)界為最高、最真實的世界,貶抑現實生活世界   大象(現象學) 胡子(胡賽爾)(Husserl)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設立教育審議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負責主管教育事務之 審議、諮詢、協調及評鑑等事宜。 評           審        寫       字   如何達成典範轉移: 1 原來的典範已經存在 2 因革命而原本的典範發生變化 3 最後新的典範取代舊的典範 孔恩>典範轉移。恩典。祭孔大典   最早:洛克 但教育萬能說:赫爾地維斯 十八世紀西洋教育思想史上,提出教育萬能之說,認為人類精神能力之不同完全由於教育所造成,因而透 過嚴格科學研究,可以發展出教育工程學。西洋教育史上,把康米紐斯(J. A. Comenius)的說法推至極端,主張環境第一及教育萬能的學者 華生:給我一打孩子   皮德斯→只說哲學是什麼,做釐清 卡爾→哲學的實踐   德希達『世界公民』最主要的成就莫過於探討「解構」的概念 解構的重點並非要產生新的意義,而是強調打破舊局的過程;解構並非「保護」,而是「創造」。   定型化就是傅柯所謂的一種「權力/知識」遊戲。 根據某標準區分人群並把被排斥者作為「他者」構造出來,他們建立自己的霸權形成整個世界,霸權是一種權力的形式,基於某種集團同時在許多活動領域都佔有領導的地位,以致它的支配權擁有廣泛的贊同力量並看起來是自然和不可避免的。教育研究中的論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往往受制於特殊時空下社會環境的框架下形成的特殊「論述 型構」(discursive formation), 而有趨向於定型化之現象。 Foucault理論的三大議題:論述、知識/權力、主體。   霍伊(W. K. Hoy)和米斯格(C. G. Miskel)曾提出評量學校效能的指標有四個: 適應力 成就 工作滿意 主要生活興趣 城(成就)市(適應)公(工作滿意)主(主要興趣)喜歡米格(米斯格)魯   自然模式:重視組織   在學校效能評量模式中,對組織的健康和生存極為重視 參與模式:重視個人     六才子書是由明末金聖歎(1608年—1661年)所評定 ◎口訣:離騷 莊子 史記 水滸傳 西廂記 杜詩(口訣:你裝屎在水箱肚)   驅力減除說:霍爾(Hull)提出需求會產生驅力,使個體表現出行為以降低需求和驅力,個體追求的最佳激發程度是「零」,偏好安靜、和平,不喜歡緊張。最佳趨力說(optimal-arousal-level theory):個體有尋求將驅力維持在某個最佳水準的傾向。   簽--就是參謀向單位主官說明該份公文的要旨及提供意見,是不對外發文的。稿--是參謀以單位或主官名義對外發文的,分為令呈函三種 先簽後稿:指案情內容複雜,必須先行簽准後再辦稿之案件。 簽稿併陳:指簽及稿二者均需經由首長核准始得發文,可將簽與稿一併陳核。   以稿代簽:一般案情簡單,或例行承轉之案件,可「以稿代簽」。 Seligman:1、習得無助感                   2、正向心理學之父 大便大不出來, "賽! 你擱慢來! --> 坐在馬桶上無助....    D(鑑別度)=Ph(高分組答對率)-Pl(低分組答對率) P(難度)=Ph(高分組答對率) + Pl(低分組答對率) /2       系統誤差 (一)來源: 1、儀器誤差;2、理論誤差;3、個人誤差(精神狀態)。 (二)系統誤差V.S.非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 非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非隨機誤差=常模/偏誤。 非系統誤差=隨機誤差/機會誤差=機誤。 固定不變,不同情境下,受試者的影響都一樣。 EX:考卷漏字、測驗時間少。 隨機、不可預測,會隨著情境不同影響分數。 EX:身心狀況、測試情境。     交互教學法:訓練閱讀能力, 重師生對話歷程,步驟是 摘要 提問 澄清 預測 要問清楚(請用台語)   赫斯特認為,古典希臘博雅教育的理想應該保存,但其理論基礎則應重新建構。赫斯特以為,博雅教育的理論基礎應該建立在對知識的說明。對他而言,知識並非是實存(reality)的揭露,也不是「資訊的堆積」(collections of information),而是「理解人類經驗的複雜方式」學校的科目與內容須重新建構,將各種知識形成的內在關係也融貫進去。 Hirst(1974)認為知識可以依據所含的概念架構特質及真理的標準,區分成七種不同的知識形式:數學、經驗科學、人文科學與歷史、宗教、道德、文學與藝術、哲學。他主張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認識各種形式的知識,並在知識形式的關係結構中成就心靈的 健全發展。而統整的方式有二:其一是將既有的學科依其中心概念、規準、研究方法歸入某一知識形式中;其二是不同的知識形式間的統整。他認為不同知識形式間的邏輯各異,沒有知識邏輯上的關係並不表示之間毫無關係。他認為可以利用各 形式間共用的某些概念來做統整,不過通常是某一形式應用其他形式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情形比較多,例如:運用數學解題方式於自然科學中。但是要幫助學生理解有必要時才作不同形式知識的統整,即統整不能優先於知識形式的邏輯性,不能為統整而統整,而忽略了知識形式的邏輯性。 知識形式有4項特徵1.每一獨特形式的知識都有判斷其概念真偽之標準 2.具有獨特的概念3.概念間有一種獨特的邏輯結構  (感覺D選項是符合這種)4.有形成該領域知識的獨特方法和技巧 Hirst (1974: 84)澄清各知識形式彼此之間是不可化約的 表示彼此相關,要斷然區分成各科目不可行 類似統整課程     伯勒米羅(Th. Brameld) 屬於重建主義 主張教育應前瞻社會脈動,促進社會改革。此題關鍵語句:教育須引領世人心中產生觀念變化、創造新的社會秩序   季胡(Giroux)理論的關鍵詞大部份是以"邊界教育學"和"轉化型的知識份子"為主 艾波的課程理論: 提出課程與社會控制的關聯,反省、批判意識型態   詹姆士(W. James)跟皮爾斯和杜威都是實用主義學者   名稱 代表人物 備註 性善 孟子、盧梭、斐希特(Fichte)   性惡 荀子、叔本華(Schopenhauer)   性善惡混說 楊雄、柏拉圖、蘇軾、亞里斯多德   性無善無惡說 告子、洛克、康德、杜威 康德「用動機判斷道德」 性三品說 韓愈、董仲舒、王充   變異數是標準差的平方,所以也是判斷團體個別差異 「發現學習」是學習者透過與環境的互動,主動地探索不同的資訊,運用歸納推理,建立並檢驗假設,以致發現學科知識的整體架構(原理原則)。   合作學習成功的要素:Slavin   一、獎勵團體表現   二、強調個人責任   三、同等的成功機會   Bruner在有關教學的應用上,提出了四個原則: 動機原則(principle of motivation);學習要有動機(motivation),兒童必須先得喜歡學習,願意學習,而後教學才有效果。 結構原則(principle of structure);結構是指教材組織而言,Bruner認為,任何知識的傳授,只要在教材組織結構上能配合兒童學習心理,都可以達到教學的良好效果。 順序原則(principle of sequence);按Bruner的說法,順序有兩種意義:其一是「準備」的意思,教學之初必須考慮兒童的動機與興趣,進而引起他們的動機,維持他們的興趣,有了準備,自然易於學習。另一個意思是「教材教法的使用」,一方面配合兒童致力發展的順序,另方面配合教材學科的性質,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由動作表徵到符號表徵,如此,既可配合兒童年齡能力,又可使新經驗與舊經驗銜接,學習效果自可事半功倍。 增強原則(principle of reinforcement);Bruner所說的增強原則不是外控的,而是內發的,他主張教學時宜採啟發方式,讓兒童在學習活動中自己發現原理原則,因認知理解而自我滿足,自會使學習活動產生增強作用。 前習俗道德期         習俗道德期                           後習俗道德期                罰          錢                      找                   威                   設法                        避罰      功利            尋求認可           權威                 社會法制   1交易領導(互惠) 2服務領導(服務) 3轉型領導(激勵) 4學習領導(有效)   教育愛 裴斯塔洛奇:主張教育愛最重要的特質是把愛指向價值層次低(貧苦或障礙兒童)的學生。                   (陳嘉陽P85) 斯普朗格:主張教育愛是一種精神的施予之愛,且真義在於愛一個孩子的潛能,愛學習進步的過程,使學生從低價值變為高價值,是一種教師全心全意的付出之愛。                  (陳嘉陽P167 168) 在中學教育階段最先採用「觀察期」,藉以觀察學生的能力和性向的是哪一個國家?  法式棺材板(觀察法)  法國觀察 德國維他命C錠(定向) 德國定向   英國教育哲學家歐希爾( A. O’ Hear)認為理想的教育應包含三大方面的教育內容: 1.職業準備的教育 2.通識教育 3.道德教育 歐希爾要走(準通道)   七藝:修辭、文法、辯證、幾何、天文、算術、音樂 口訣:修   髮 辮 ,幾  天 ? 數  月!   1776-首位在寇尼斯堡大學演講教育學→康德1779-首位在哈勒大學教授教育學(教育學講座教授)→特拉普   嚴格地說,教學與教導在範圍上是有差別的。廣義的教學包括 教師在課堂裡現場、實地的教學及教師不在場的教學如遠距教學、 空中教學、及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CAI)等 皆屬之。但教導可指狹義的教學,僅限於教師當場「教」、「導」 學生,耳提面命,指示一番,又「教」又「導」的作為。 教學(teaching)與教導(instruction)兩者常交互使用。惟兩者 有別。依Smith與Ragan(1999:3)之見,教導係指經由人─非由視 聽媒體─教師現場傳授的學習經驗。教學則泛指一切學習經驗, 經由各種學習管道得來的經驗。   海馬(失憶) 杏仁(情緒)=性情 胼胝體─口語流暢能力   實質正義:指決定內容或行為的結果合乎法.理或正義    ( 能依據《教師法》第十四條一至十四款所規定的條件 )   程序正義:指行政程序合乎正義的精神,亦即行政的決定過程合理,以確保做出來的決定合理且經得起考驗,達到實質正義. 依據法律內容之規定解聘 ==> 實質 教師依法申訴 ==> 程序     康道斯特/孔多塞(M. de Condercet): 1.提出國家世俗化的學校制度,免費、強迫、普及。 2.法國數學家、革命家、哲學家,他關於人類能夠無限地完善自身的進步觀念對19世紀的哲學和社會學具有極大影響。   美學之父→鮑姆嘉通   席勒 F.Schillers教育史上最早提倡「審美教育」   實用主義:有用者為真  而実用主義是影響了日後的進步主義   Nonaka和Takeuchi(1995)提出知識轉換(knowledge conversion)的四種模式,此四種模式係由內隱知識與外顯 知識互動而得,包括了:   〈一〉  社會化(socialization):人與人間的知識分享,內隱知識和內隱知識的交流。   →由內隱知識轉換到內隱知識。   〈二〉  外部化(externalization):透過有意義的交談,具體表達內隱知識,將內隱知識轉變成外顯知識。   →由內隱知識轉換到外顯知識。   〈三〉  組合化/結合(combination):將具體化的外顯知識和現有知識結合,擴大知識的基礎。   →由外顯知識轉換到外顯知識,   〈四〉  內部化(Internalization):學習新知識,將外顯知識變成員工自己的內隱知識。          →由外顯轉換到內隱知識。      經由上述四種力量循環性的運作(即知識螺旋),將可有效地移轉個人的知識到組織之中,並擴大個人與組織的知識基礎,進而創造出更多的知識。     從                  到   內隱知識   外顯知識   內隱知識   共同化   外部化   外顯知識   內部化   組合化       我國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得以何種方式辦理非 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 個人團體機構   老鼠:    "鼠"  金納    斯金納貓貓:    桑代  cat     桑代克 狗:       哈巴狗         巴夫洛夫   因應組織中的工作倦怠, 人策略 : 轉移注意力 同事策略 : 給予安慰 組織策略 : 給予休假   鑑賞式稱讚:針對學生行為 評價式稱讚:針對學生人格   ●認知、技能、情意 ◆認知: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布魯姆Bloon) ◆技能:知覺、趨向、導引下的反應、機械化、明顯的反應、適應、創新(辛普森Simpson) ◆情意: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價值形成(克拉斯渥爾Krathwohl) 破除四大偶像:1.種族偶像(習俗之弊):破除自我中心觀點,避免主觀 2.洞穴偶像(自我之弊):破除淺見,重視整體;反主知主義只重知識獲得,卻無視感情和情意教育 3.市場偶像(言語之弊):破除人云亦云的二手失真傳播 4.劇場偶像(學統之弊):破除盲目崇拜權威造成的假象,找尋其本質是從經驗而來   P.H. Hirst 教學的規準 (1)目的性:教學要達到教育目的 (2)釋明性 老師要把教材講解得很清楚 易懂 (3)覺知性 要兼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意願 七大知識形式:  宗哲樹,美到驚人 宗教、哲學、純數學及邏輯、審美學、道德、經驗科學、歷史與人文學科     康美紐斯(J. Comenius)認為理想的教育階段依序為:母親學校→國語學校→拉丁學校→大學,其對應所欲培養的能力各為何? (A)感官知覺能力→想像能力→理解能力→意志能力  因為以前大學教育是很嚴苛的,冬天下大雪還要去上課,所以考驗的是人的意志。   舊經驗-->類化原則 引起準備動機-->準備原則 有關類化原則的相關內容1.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禮記學記>2.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禮記學記>3.Dewey:教育是經驗不斷地改造4.孔子:溫故而知新5.孟子:學不躐等。6.孟子: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中,而眾星拱之。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比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適時指導原則or自動原則8.Herbart:四段教學法明瞭聯絡→似類化原則系統方法9.萊因:五段教學法預備→類化原則提示比較總括應用   .在行政決策中,主張「有限理性說」(limited rationality)的是(A)賽蒙(H. Simon)  因為被塞蒙住了,所以理性很有限...   PERT   計畫評核術 TQM     全面品質管理 KM       知識管理   聖吉(P. Senge)提出了五項修練→ 我心願學系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願景  團隊學習 系統思考  五項學習~第一項是基礎!最後一項核心   行政程序法有幾點重要原則,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時均需依循本原則,否則視同違背行政程序法,民眾可提出相關異議以及救濟,維護個人權益。1.一般法律原則行政行應受法律及一般法律原則之拘束。2.明確性原則行行為之內容應明確。3.差別待遇禁止原則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4.比例性原則行政行為,應依下列原則為之︰(1)採取之方應有助於目的之達成。(2)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3)採取之方法所造成之損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5.信賴原則行政行為,應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  6.公平注意原則行政機關就該管行政程序,應於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7.裁量原則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不得逾越法定之裁量範圍,並應符合法規授權之目的。  8.資訊公開原則人民應有權要求行政機關公開其資訊,並得以閱覽、抄寫或複印,以保障其知的權利,這各原則就稱之為「資訊公開原則」,原規定於行政程序法第44、45與 46條,之後因增訂「行政資訊公開辦法(又於95年廢止該法)」,便刪去44與45條,僅保留當事人得以閱覽或抄寫有關卷宗之權利。   (A)等距尺度:可比大小、加減、相對0點(可負數)ex溫度、成績、智商 (C)等級尺度 =次序變數:依某特質排列ex排名、中位數、四分未插、百分等級、積差相關 (D)等比尺度=比例變數:可比大小、加減乘除、絕對0點(不可負數)ex身高、年齡、長度、容量、距離、面積、時間...   依測驗標準化的程度: 標準化測驗-測驗之編製、實施、分析、和解釋有一定系統化的程序,如大多數性向測驗和智力測驗。 非標準化測驗-教師依教學需要自編之測驗,特色為考慮教學目標和班級個別差異。 依在測驗上的反應類型: 最大表現測驗-旨在測量個人之最佳反應或最大成就,如智力、性向、成就測驗。 典型表現測驗-測量在通常情形下,個人所表現的行為,如人格測驗、興趣測驗、態度測驗等。 最大智力、最大性向、最大成就典型人格、典型興趣、興型態度   志(智力測驗)、向(性向測驗)、成(成就測驗) (大)   法家  法術勢   傷(商鞅)  聲(申不害)  道(慎到)  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韓非集大成。   61.馬旭(C. Marsh)等人以三個層面分析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形式。其分析包括下列層面(B)活動類型 (C)參與人員 (D)投入時間 口訣:累死人(類型.時間.人員)      活人才會投入   沙特:存在先於本質 笛卡兒(R. Descartes)-我思故我在 海德格-語言是存在的家 ======================================================= 統整原則:(完型學習原則或格斯塔學習原則) 其主要是強調幼兒的學習須注重其整體的了解,所以教保工作人員可能需要注意在設計主題時,必須將教材融合在幼兒的活動中,讓幼兒能透過遊戲活動,達到整體概念的學習效果。 統整原則又可稱為完形學習原則(Principle of Configuration  Learning),是根據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的理論作為基礎(Gestalt 為德語「完形」的意譯) ,主張以一個主題為中心,用實際活動來融合不同領域的教材。 大單元教學法:一個生活重要問題為中心的完整教學活動,統整為原則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差異化教學,最符合適性教育=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學習單)   (一) 囊化衝突使之不再擴大:解決衝突的首要守則之一,就是避免擴大爭執點或參與人數,使衝突降到最低點,以方便解決。否則不斷擴大,將愈難處裡。囊化衝突之道首在有心解決,如能在潛伏期就能發現問題或在知覺初期就能努力控制問題,不讓其繼續擴大並進速設法解決,衝突可望維持在可控制範圍之內。   科學管理時期( 理性系統)  >  行為科學時期(自然系統)  > 系統理論時期(開放系統) > 非均衡系統模式(新興理論時期) 霍桑實驗學派」係重視人際關係價值,強調人際關係對組織發展重要性的學說。行為科學也是由霍桑實驗人際關係所引導到注意員工心理與社會狀況。因此 霍桑人際關係揭開序幕--->行為科學   B82. 下列各項係有關「行為改變技術」(behavior modification technique)的敘述,何者正確? 甲、目標行為(target behavior)的設定無法決定行為改變的幅度 乙、問題行為(source behavior)的選擇不會影響行為改變的方式 丙、可以依據行為改變的程度彈性調整各步驟的順序 丁、行為改變過程必需輔以增強理論的運用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先確定幾個用詞 目標行為:想改變的行為,例如「說髒話」 行為的基準:行為改變技術實施前的狀態,例如「說髒話的頻率是平均一天10次」 終點行為:行為改變技術實施後的狀態,例如「說髒話的頻率是平均一天0次」   實施的步驟(國立臺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00學年度教師甄試第43題) 小新常常講髒話,老師用行為改變技術來改善此行為。 行為改變技術的其正確步驟是: (乙)確定目標行為與終點行為 (甲)測定行為的基準線 (丙)選擇適當增強物 (丁)行為塑造(shaping) (戊)評估效果   回到本題 (甲)終點行為的設定會決定行為改變的幅度,而不是目標行為。 (乙)實施方案的選擇會影響行為改變的方式,而不是問題行為。 (丙)能依行為改變的程度彈性調整各步驟的期程,而不是順序。 (丁)行為改變過程需輔以增強理論的運用(增強理論包含正負增強、懲罰、消弱)   妥瑞症的症狀 不由自主地口出穢言,包括髒話、猥褻或是具有攻擊性的字眼。說出淫穢字眼=不妥(妥瑞氏症)   標準化和非標準化測驗:根據不同編製過程的標準化程度區分 標準化測驗是由測驗建構專家所設計,其目的是為了能將一個學生的表現與其他同年級和同年齡的學生進行比較。 被稱為標準化測驗是因為測驗編製程序標準化與實施程序標準化。   常模參照測驗和效標參照測驗(標準參照測驗):根據測量分數的解釋方式區分   現象學 詮釋學--質性研究 行動研究、實驗研究法、問卷調查法  量化研究--邏輯實證論   實在主義的知識論是經驗主義 理想主義的知識論是理性主義 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代表人物:Dewey(杜威) 1.不作絕對的預設、沒有恆定的真與方法,重視方法的「繼續性」 2.重視生長性,與繼續性同樣強調一種理性的程序。 3.知識的起源是從個體環境中的互動經驗得來,從作中學,知識是先天能力與後天經驗的融合。 4.道德行為要在實際的行為情境中來判斷,道德是實踐,知與行必須一致。道德觀念可作為一種「互為主體的」來討論,調和主內與主外派 5.教育即生長,教育是經驗的不斷改造與重組 6.教育無外在目的 7.教育方法重行,繼續性與交互作用、從未成熟至成熟狀態 8.教育材料重實際經驗,以能解決生活經驗者為真理。 ※批判: 1.經驗的改造與重組必須有教育的認知意義與規範價值   2.繼續性的方法論在非經驗的邏輯命題中是無能為力的   教育行政專業倫理: 一、具有客觀性的可能 二、以公平正義為主要目標 三、同時涉及事實與價值層面 四、經常陷入道德兩難的情境   後現代主義主張多元,強調解構既有文本(政府規定的教育目的或課程目標參考參考就好)、個人自主學習(完全訴諸 學生自己做決定)、課程的動態循環(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隨時變更他們的決定) 分析哲學的對教學科目的影響:重數學、邏輯、文法及語意學的價值。這些科目能使語言文字的使用達到精確無誤的地步,就實證科學對真理的探討上也最有幫助。另一方面,分析哲學家對於概念、語句、命題的明確意義及邏輯關係做清楚的分析以後,更加可以指出課程目標間的關係。   K–12,是將小學和中學教育合在一起的統稱。這個名詞多用於美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 類似的,K-14教育也包括了社區學院(大學的頭兩年)。而K-16教育包括了四年的大學學歷。   優先錄用特殊教育課程者=>先幫回歸主流的學生找老師 回流教育:指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工作者,再回到學校接受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屬於終身學習的一種。EX:進修推廣部   綱要基本能力:人民想總統   人民鄉終統 納入的議題: 還人家兩隻海蔘  環人家兩資海生  國民基本能力:獨煮新生龜,聞瞭表尊運 龜可以打包帶走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主動探索與研究  欣賞表現與創新  生涯規劃與終生學習  規劃組織與實踐 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表達溝通與分享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運用資訊科技   完形心理學派(gestalt school of psychology):由德國學者魏德邁(Wertheimer)﹑柯夫卡(Koffka)及庫勒(Kohler)等人所創立。他們認為心理活動既非由於幾個元素所構成,個體行為亦非單純由一些機械反應堆積而湊成。因此,他們強調行為之整體性。完形論者最初之興趣以研究知覺為主,而後擴及學習﹑思考等複雜行為。完形學派興起後,不但使行為學派受到衝激而方向改變,更重要的是因之而發展成為後來的認知論。  苛勒從猩猩的實驗結果中,建立他的頓悟學習理論,他認為學習的實現和成果是由于人和動物對問題情境頓悟的結果,頓悟指突然知覺到問題情境中的目的與手段之間的關係。 苛勒的頓悟學說強調在整体環境中研究學習和強調〝完形〞作用(認知經驗的組織)。他把學習看作是以認知為中介的刺激與反應的間接聯結,這不但在當時反對學習的行為 — 聯結主義理論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創建科學的學習理論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認知主義又名認知學派,是一種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派的理論相對。認知學派學者認為學習者透過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種資料加以儲存及組織,形成知識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 學習理論 沃爾夫岡·苛勒的頓悟學習法 (Insight Learning): 提出知覺是以痕跡的形式保留 提倡記憶與想像對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是對問題情境的整體領悟 (參看:庫勒實驗:讓猩猩學習的過程) 1.苛勒的頓悟學說強調在整体環境中研究學習和強調〝完形〞作用(認知經驗的組織)。 2.心理學家將完形心理學視為認知心理學的先驅。   海斯N.K. Hayles: 混沌系統五特徵:1.非線性2.混雜形式3.循環的對秤4.對起始狀態的敏感5.回饋結構 海格J.Hage:            不證自明理論:集中化愈高,生產生愈高;階層化愈高,滿足感愈低,階層化愈高,生產力愈高。 海德F.Heider:          歸因理論:性格歸因(解釋別人行為) 、情境歸因(解釋自己行為) 海德格M.Hidegger :語言是存在的家,追問存在問題顯示人生意義 懷得海N.Whitehead:「教育應始於研究,而且終於研究」專家和業餘玩家的風采(專精與博雅)           海勃 Hebb :             凝固作用、感覺剝奪實驗 教育部推動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共有四個評鑑層面: 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與態度及課程設計與教學 科學強調工具理性,哲學則強調價值理性(折價) 理性可分工具理性(比如科學技術)和價值理性(比如哲學、美學)。   交互教學法---發展成學生之間互相提供支持的同儕對話,增進閱讀理解能力   Halpin對領導行為的研究:倡導X關懷。據此建構「領導者行為描述問卷」(LBDQ)雙構面理論   領導行為論研究   領導行為   研究結果   Iowa研究   權威式   民主式   放任式   1.民主式最好。   2.權威式會造成相互攻擊、冷漠及低滿意,權威對生產力增加有立即效果,但時間一久生產力就會降低。   3.放任式領導會造成更嚴重的相互攻擊。   Ohio研究   倡導、關懷   一般的研究顯示高關懷高倡導會增加生產力及滿意。   Michigan研究   員工導向   生產導向   早先的研究發現員工導向最好,但後來研究發現採生產導向及員工導向會增加生產及滿意。 第一層級學生之差異化教學:針對不同程度與學習需求之學生,提供多元性學習輔導方案及教學。由原班級老師擔任補救教學教學者; 第二層級學生之補救教學:針對已發生學習困難而未達基本學習內容標準之學生,提供學習輔導措施。小組補救教學,課間-抽離、課後、小班教學; 第三層級學生之特殊教育:針對無法以第一層級、第二層級教學策略教導之學生,提供特殊教育措施。特殊教育,診斷教學。 法、律、條、通(法律跳tone)   克拉斯霍爾 (Krathwohl)情意領域課程 要  「接、鷹、架、組、成」 「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形「成」   編序教學法聯結論中有古典制約與工具制約兩種學習原理   12班以下,設教導處(教育跟訓導)、總務處、輔導室 克伯屈-設計教學法  決定目的->擬定計畫->實施工作->批評結果      康美紐斯(J. Comenius)認為理想的教育階段依序為:母親學校→國語學校→拉丁學校→大學,其對應所欲培養的能力各為何:口訣:母狗拉大(便) ㄧ、母親學校       →    國語學校    →    拉丁學校    →       大學           春             →        夏          →           秋        →        冬   感官知覺能力    →    想像能力    →    理解能力    →    意志能力  最基本的能力                 用文字構築             拉丁文很難            大學誘惑很多>"< 使用行為改變技術"首先"要注意清楚指出行為出現的情境與後效 使用行為改變技術應該特別注意思考將複雜規則分析成容易遵守的步驟   融合課程又稱合科課程 運用科際整合的觀念將相關的科目集合成新的一科 例如:歷史.公民.地理.合成社會科 不過通常做的不好,只有表面融合沒有內容的融合 多學科統整 從學科出發,從學科中找出與主題相關的部分 科際課程(跨學科統整) 從主題或活動出發,分析可以連結的學科 超學科統整 完全打破學科界限,依學習經驗或社會問題設計課程 教育基本法第二條指出,教育權的主體是人民   中世紀大學師生教學的四大主科  醫法神文   依法審問 歐洲大學始於第十一世紀:醫法神哲 沙列諾 (醫學) 波隆納(法學)   巴黎(神學 )   「論功行賞」功勞越多,獎賞越多,表示功勞與獎賞成正比,也就是有固定的比例可循,所以就是固定比例囉!   「非正式課程」指的為課間活動、聯課活動等課程。   變異數:標準差的平方~6的平方=36   彈性時間為留白課程=空白課程 彈性時間是用來進行正式學習領域課程之外的彈性課程,內容包括進行發展學校特色課程(學校本位),辦理全校性(運動會、慶典活動)和全年級的活動(主題教學活動、親師活動),執行教育行政單位臨時交付的課程或活動(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品格教育、環境教育、地區性運動會、社區活動…等),此外也用來實施班級活動和班級特色課程(班級輔導、親師活動、社區服務、補救教學、學生自我學習等活動…等)。   學校本位評鑑的內涵 •評鑑者—學校成員 •兼重形成與總結 •學習評鑑知能 •結合內外評鑑 •多元參與&真誠溝通 •持續進行   學習型組織的架構:3M  我心願學系彼得.聖吉(Peter Senge)所著《第五項修錬》 精神基礎-----自我超越     重要核心-----系統思考 L哈佛企業學院的葛文教授(David A. Garvin)認為要成為學習型組織必須以「三個M」為架構: 意義(Meaning):創造一個合情合理可以應用的學習型組織的定義 管理(Management):提出清楚具體可行的實行指導方針 評估方法(Measurement):乃是要建立一套較佳的方法來評估組織學習的速度和程度 實在主義的知識論是經驗主義   理想主義的知識論是理性主義   類化原則的關鍵字--> 舊經驗  舊經驗連結到新經驗稱為類化  準備原則: 教學前"引起學習動機"   演繹法,邏輯推理,由定理推定理->定理是抽象的,抽象推抽象,比較難 歸納法,由已知現象找出定則->學生已經知道的事實,推出原則(雖然該原則不一定會對),比較簡單   發現式學習-布魯納所倡    發現式學習:要學生自己發現情境中教材所隱含的架構 啟發式教學法-赫爾巴特所倡   強調四段教學法: 明瞭 聯絡 系統 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的起源為蘇格拉底的產婆法, 由於他的教法無系統,後來赫爾巴特與其弟子4段及5段教學法而後又演變為問題教學法發現教學法創造思考教學法 以高登的教師效能訓練模式來說 1.聽我說:聽學生說。(學生陳述) 2.我訊息:就是教師要對學生陳述學生的行為對教師的影響 並且教師要因此採取什麼行為的模式 這是一種雙贏的協商方式 師生溝通的重要方法 雙向>討論、陳述、對話(O) 指導>單向(X)   永恆主義 精粹主義 教育目的 培養具理性智慧的人 訓練讀寫算基本能力 教育方法 閱讀經典名著,仿效其行為 採形式訓練,如記憶、推理,重感官能力增強 教育變遷 反對變遷概念,教育是基於永恆不變的真理 認同變遷概念,變遷在讓學生學得精華經驗以解決問題(吸收部分進步主義觀念) 對進步主義看法 反對教育具經驗不斷改造的看法 反對兒童中心,主張教師中心與課程的重要性 相同點   1均反對進步主義 2哲學淵源均來自理性主義,強調博雅教育 3均認為知識的來源在文化傳統相關的基本學科 4均認為學習不需顧及學生的興趣 5共同要求為學得永恆與精華的知識 課程即科目: 將課程視為學習領域、學習科目、教材或教科書。 課程即目標: 具有統一教育目標,採取可觀察或可測量的課程評鑑。 課程即計畫: 認為課程是預期的,強調「事前規劃」的重要性。   根據湯瑪斯(K. W. Thomas)對組織衝突處理方式的分類 1、   迴避/退避:低堅持低合作,雙方皆輸。藉由暫時冷卻或中場休息,以避免過度激化的僵局。 2、   遷就/順應:低堅持高合作,我輸你贏。先抑制自己的需求,滿足其他人的需求,以便維持雙方一種和諧的關係。 3、   強迫/競爭:高堅持低合作,我贏你輸,迫使對方讓步,以滿足自己需求的作法。 4、   妥協:中堅持中合作,有輸有贏。衝突的雙方各讓一步,來取得協議。 5、   協同/統合:高堅持高合作,雙方皆贏。透過彼此公開而具誠意的溝通,來瞭解彼此雙方的差異所在,並努力找出可能的雙贏方案,,使雙方都獲得最大的可能利益。 A遏止校園暴力與犯罪-->零容忍 B保障身心障礙學生-->零拒絕 D禁止對學生體罰-->零體罰 義務論-----將道德行為當成理所當然,由內在培養 效益論-----以能夠得到最大的快樂為主,不強調去實踐 德行論-----強調實踐道德行為   Harrow 技能領域教學目標分為五個層次 耐磨耐操金鞋子~ 模仿、操作、精確、協調、自然化   名稱 目的 考驗方法 用途 內容效度 確定受試者目前的表現,且須由專家擔任 雙向細目表;教學目標;教材內容 成就測驗 (標準參照測驗) 效標關聯效度 同時效度:確定受試者目前狀況 預測效度:預測受試者未來行為 外在效標;預期表 診斷測驗 性向測驗 智力測驗 建構(構念)效度 探討心理學的理論,通常無法直接測量 因素分析法;多特質多方法 人格測驗   信度低的補救方法: 1. 增加試題或刪除不良試題 2. 選取較大變異性的受試者樣本 3. 選擇難度適中的測驗 4. 採用客觀式的測驗題型 5. 測驗間隔時間適中,不宜過長或短   Festinger--face盯著-顏面失調-認知失調理論 Fiedler--feed的人-飼主-沒錢時只好要寵物權變權變,換種飼料-權變理論  Foucault 傅苛-苛刻的師傅-規訓懲罰 Weiner -喝wine的人-喝酒開車歸因給別人-溫納Weiner歸因論 face盯著、feed人、傅苛、喝wine酒駕   三、組織行為理論時代(開放系統模式)(1960—)此時期最大特色是將組織放在環境中,將組織看做是開放系統,和環境息息相關且產生教互作用 任何組織不能遺世獨立,必須與所屬環境互相依賴彼此影響。注重團體實際上的運作。 (1)動態的非靜態的 (2)接受外在環境的衝突 (3)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並重 (4)開放系統 理論 主要內容 一般系統理論 勃塔蘭非 (Bertalanffy)         ◎以生物學者的觀點指出,任何有機體均由細胞內的分子組成,彼此間應熟悉相     關規則,和諧融為一整體。在社會組織上就是指各相互依賴的結構和功能的整合。 ◎提出邊界的觀點。邊界森嚴—封閉系統,邊界開放—開放系統。 ◎也強調「上層系統」和「次級系統」的存在。 ※【負熵效應】 按照熱力學的第二定律,任何系統都會走向衰亡,不但能源殆盡,內部也會解組崩潰。開放系統則主張藉由外在環境所吸收的能源,系統不但不會敗亡,甚至會再生。 權變理論       ◎假設:        (1)沒有所謂的組織最佳策略。        (2)兩個不同形式的組織方法不會造成相同的效率。        (3)最好的組織策略必須依環境的特性而變動。 ◎結論:內部特性 民國11年前仿日 民國11年 壬戌 六三三四 仿美   peter 教學三規準是==>合自願性  合認知性  合價值性 Hirst 教學三規準==>(1)目的性(2)釋明性 (3)覺知性 七大知識形式:純數學及邏輯、經驗科學、歷史與人文學科、宗教、道德、審美學、哲學   史賓賽認為科學知識最有價值;  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最有價值。 問『課程』、『活動』之類的字眼:體育學科、生理學科 如果是問『知識』:科學知識   難度就是通過率   融合課程:又稱合科課程,將相關科目併為新科目,例公民、歷史、地理→社會科。 廣域課程:將人類實際文化活動分為若干大範圍,將有關知識重組,但不細分科目,似九年一貫的七大領域。 核心課程:問題中心,通常以社會科為核心。 活動課程:又稱經驗課程或兒童心中課程,兒童生活為內容,不分科。→與學生有關   主動變項(操弄變項)=>研究者可以操弄(可以改變)(實驗研究法) EX:教學方法 教學環境 教材使用   屬性變項(測量變項)=>研究者不能操弄 只能測量(不能改變)(事後回溯研究法) EX:智力 社經地位 性別   連續變項 EX:智力 身高 體重 成績   類別變項(不連續變項) EX:性別 職業 教育程度   心理學變項: EX:態度  價值觀 行為   社會學變項: EX:宗教 性別 社經地位   課程與教學之關係1. 二元模式:兩者互不相干2. 連結模式:兩者間有部分重疊3. 同心圓模式:其一包含另一 (課程中包含教學or教學中包含課程)4. 循環模式:兩者是分開的,但相互有回饋關係   以上四種模式皆為P. F. Oliva 和W. R. Gordon, II提出,但最提倡的是循環模式 循環模式強調課程系統和教學系統之間會相互回饋,如題意所述。   美.戴明Deming提出─ 「PDCA」循環=品質管理循環=休哈特循環 →後期Deming自行修改成「PDSA」循環:S-Study研究,學習。   另一個不同的版本是「OPDCA」:O-Observation觀察。 Plan-Do-Check-Act,計畫-執行-查核-行動 , 而Act此詞有些人會以「adjust修正」來解釋PDCA的A →Plan-Do-Check-Adjust,計-執-查-修。   必須注意的是,每一個PDCA的循環必須是完全獨立的;尤其是P計畫環節的預期目標必須是獨立的。   練習   集中練習 行為養成初期適用 分散練習 行為建立完成,行為保持 分段練習 學生能力弱、經驗少使用,類似行為塑造,一步步完成 整體練習 學生能力強、經驗多宜採取整體練習 基本原則:整體與部份混合使用、先整體再部份 OK4R方法: 先略讀全書(get an Overview); 確定書中主要理念(determine the Key ideas); 閱讀(Read); 回憶(Recall); 回想深思(Reflect); 複習(Review)。   心理學家運用數學上座標的概念來分類情緒反應, 橫座標(正向-負向)和縱座標(強烈-微弱)將平面區隔為四象限: I、包含快樂的、熱情的、興奮的、充滿信心的---等強烈又正向的情緒。樂 II、包含憤怒的、不滿的、仇視的、生氣的---等強烈又負向的情緒。怒 III、包含無奈的、失望的、難過的、哀傷的---等微弱又負向的情緒。哀 IV、包含喜悅的、恬適的、滿足的、寧靜的---等微弱又正向的情緒。喜 Mash提出了大魚小池效應(Big-Fish-Little-Pond Effect, BFLPE)。 大魚小池效應是指對於同等能力的人來說,在高能力水平的環境中要比在低能力水平的環境中習得更低的自我概念的現象。 大魚小池-----普通學校高材生  小魚小池-----普通學校薄弱生  大魚大池-----名校高材生  小魚大池-----名校薄弱生   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 ,也叫做社會焦點效應,是人們高估周圍人對自己外表和行為關注的一種表現。 焦點效應意味著人類往往會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别人對我們注意的程度。   教師若是認為學校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其個人權益時,得提出申訴。 申訴之提起應於收受或知悉措施之次日起三十日內以書面為之; 再申訴應於申訴評議書達到之次日起三十日內以書面為之。    在學率:學生數與人口數之比。 升學率:指應屆畢業生升學之比率。即應屆畢業生考取者與應屆畢業生之比。 就學機會率:係指畢業生之就學機會而言,以國中畢業生為例,國中畢業生就學機會率=高中職(含補校、實用技能班)、五專等一年級學生數/國中畢業生人數。   依測驗實施和計分上有無一致性,可區分為標準化及非標準化測驗─ 若依分數的解釋及測量的原理,可以區分為常模參照測驗及效標參照測驗 "判斷區分「精熟者」與「非精熟者」"所以為效標參照 效標參照測驗的用途很廣,(1)在軍隊裡,它可被用來評量軍人的基本能力; (2)在工業界,它可被用來評定員工工作技能的純熟度,或評鑑在職訓練課程的好壞; (3)在證照考試上,它可被用在各行各業中,以區分出誰是「精熟者」、誰是「非精熟者」;(4)在學校教育中,它可被用來評量學生在某種知識技能上的表現程度。   curriculum 跑道 課程 school 閒暇 學校         在那個時代,只有閒著沒事做的人才能上學。          stoa 長廊  學府 認知性、價值性、自願性是Peters提出的教育三大規準 Hirst提出的教學三大規準: 合目的性purposiveness:指教學活動都是有意向的、有計畫的與有目的的活動。 合釋明性indicativeness:對於每一單元的的教學,應有明確的意圖。老師要把教材講解得很清楚 易懂---> 注重教材 合覺知性perceptiveness:教師應顧及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意願。要顧及學生的感覺與認知能力和學習意願--->注重人 學生要覺知,教材要釋明   義務論(Deontology) 代表學者:康德、洛斯 強調行為的正當性,亦即行為動機之純正,而不重視行為的結果。 義務論又可分為行為異物論及規則義務論: 行為義務論的判斷依據是"良心" 規則義務論的判斷依據是"規則" 所以義務論為主內派,但可能會淪為一位的守規範。   效益論(utilitarianism) 代表學者:邊沁(Bentham)和米爾(Mill) 效益論係以行為產生的整體結果決定行為的道德正當性。結果愈好,表示該行為的善性愈高,價值也愈大 。屬於利己也立他的快樂主義。   德行論(virtue ethics) 代表學者: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史達克(Stocker) 亞里斯多德認為「德行是一種習慣養成的氣質傾向」。 德行論者強調「實踐智慧」的養成,知道在怎樣的情況下,如何判斷是非善惡,以追求卓越和諧關係。   補償=用別的去彌補不足的地方~(某方面傑出表現去彌補 或掩飾自己另一方面的缺陷) 昇華作用(將社會或道德規範不允許的衝動 轉移到其他具建設性的方面)是正向的       替代作用 (將一個人的精力由某物或某人轉移到另外較安全的人或物上)   行動研究是「行動」和「研究」結合的一種研究方法,亦即,情境的參與者(如教師)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以尋求實際問題的解決。   依教師法最新修正,2/3以上出席  2/3以上通過才可解聘停聘不續聘   學禮,育子。 首先出現"教育"一詞:孟子盡心篇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首先出現"教學"一詞:禮記學記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課程-唐朝(詩經 小雅巧言)   存在主義強調自由與責任   初層次同理心與高層次同理心之公式 1.初層次同理心 = 簡述語意 + 情感反映   <這是在輔導第一階段-諮商員的反映-中使用> [初層次同理心即是諮商員使用一種會談技術使能簡述案主之語意,並對其情感做反映]  [cl表案主;co表諮商輔導員] 例如: a.  cl:「老師老愛盯我,真是氣死人」;co:「老師對你太嚴格的作法,讓你感到不舒服」 b. cl:「小明都一直對我的恥笑,真是氣死人」;co:「小明對你的恥笑,讓你感到不舒服」   2. 高層次同理心 =情感反映 + 因為你覺得你沒辦法 [再忍受 or管理好自己or 停止她再亂罵你 or 管理好小孩.....]   <這是在輔導第二階段-諮商員的挑戰-中使用[高層次同理心即是諮商員使用一種將同理案主之感受轉換到案主對其問題之動力性的自我了解之技術]> 例如: a. cl:「老師老愛盯我,我還是不舒服」;co:「你感到不舒服,因為你不知道如何達到老師要求的標準」 c.  cl:「小明都一直對我的恥笑,仍令我不舒服」;co:「你感到不舒服,因為你不知道如何阻止小明對你的恥笑   大腦與主要功能與學習表現   部位 主要功能 與學習與行為之相關影響 前腦 1.大腦皮質:負責思考、記憶、與學習等複雜之認知與情緒。 佔腦部容量的2/3,其厚度不及6公厘,但其皺摺部份攤開約為0.14平方公尺,多提供學生豐富的學習與多元的刺激能活耀大腦皮質的神經元增加其皺摺。 2.胼胝體:連接大腦左右半球,傳遞兩半球之訊息。 胼胝體受損可能造成左右半球感覺與動作訊息傳遞的困難與錯亂如:視而不見、答非所問。 3.邊緣系統:管理學習、記憶、情緒與動機。 邊緣系統受損可能造成學習障礙與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4.杏仁核:處理情緒的威脅,影響憤怒與攻擊行為的出現。 學生的情緒起伏與攻擊行為有可能非自我控制下的受此部分的發展影響。 5.海馬迴:新訊息的學習與長期記憶的儲存。 海馬迴受損則注意力不集中或影響學習的記憶。 6.視丘:將感覺訊息轉運至大腦皮質的中介,為大腦中處理知覺訊息輸入和自我回饋的關鍵區域。 視丘受損則影響感覺訊息的傳遞,另外影響學生對學習動機的內化。 7.下視丘:控制腦下垂體腺、調節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等重要生理活動。 其發展影響生存、情緒、意識等重要學習因素。 中腦 1.網狀系統:位於腦中央錯綜複雜的神經元集結於此,控制睡眠、意識與注意力。 失眠、噬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受其影響。 後腦 1.小腦:程序性學習、反射性學習與制約反應。運動的協調性與平衡感,在動作技能的學習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手眼不協調,動作不協調,如:常摔跤的學生。 2.腦橋:大腦各部位的神經橋樑,並影響意識 神經傳達不順利造成感覺統合失調與學習障礙。 3.延腦:掌管呼吸、心跳…等。 生命中樞 視覺區:枕葉 聽覺區:顳葉 動覺區:頂葉 構思區:額葉 目標區:前額葉  幫助我們解讀、判斷和行為的決定,愈是需要理解他人的態度、情緒和行為等思維能力     價值澄清法「價值辨析」:瑞斯 一.理論背景:出自於人本主義學派 二.內容: 1.為間接取向的道德教學 2.目的:是在不靠價值灌輸而通過問題回答及討論方式,鼓勵學生檢討分析自己的行為與信念(他認為是對的)之間的關係,從而澄清自己的價值觀。 3.價值觀:個人在選擇評判人、事、物的適當性、重要性、社會意義性時所依據的價值標準。個人有了價值標準,才會做出價值判斷。 4.提升道德感,讓他覺得有意義的。 5.重點:(1)選擇:自由選擇、不同途徑 (2)珍視:選擇、深思熟慮、引導珍惜、公開表示 (3)行動:根據選擇、重複行動   柯柏格(Kohlberg) 道德發展的三期六段論: 1.發現人類道德發展的順序原則,而導出人類的道德認知是可以由教育來培養的。    2.隨年齡而發展     3.為一種認知階段 4.循序漸進,無法跳躍     5.理論基礎建立過程大多以男孩為研究樣本         6.只研究道德推理而非實際行為 7.道德認知發展論主張何種活動較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道德水準?道德楷模塑造、道德故事的討論(ex. 道德兩難教學)、+1原則 8.道德學習歷程為觀察和模仿    個人、自己--洞穴 人類--種族 (一) 洞穴偶像:井底之蛙、以管窺天,真象會失真 (二) 市場偶像:道聽塗說、二手傳播,真象會失真 (三) 劇場偶像:舞台包裝的偶像,真象(本人)會失真 (四)種族偶像:民族偏見(無優秀的種族),真象會失真  將少數觀察普遍化,以「人為萬物的尺度」   九貫強調多元智慧,教基強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孔德(Comte) 社會學之父  社會動學(社會變遷)vs. 社會靜學(社會秩序與安定)涂爾幹 教育社會學之父   相關→取相關概念、主題連結不同科目,各科仍獨立(ex:以花為主題,國、自分別依主題設計課程) 合科(融合)→合併相關科目為新的學科(ex:地+歷+公→社會科) 廣域→不細分科目,界線不明確(ex:語文、歷史、文法、口說→人文學)   懸缺課程著重在「探討學校不教的內容課程」 分析取向的教育哲學家赫斯特(P. H. Hirst)人類知識主要可歸納為七種「知識形式」 人始終聞著數字……(人、歷史、宗教、文學、哲學、數學、自然) 智力的定義 概念性定義:只對涵義做抽像描述,不做具體解釋                    ex:智力是xxx的能力 操作性定義:採用具體有運作程序結果來判定                     ex:智力是依據智力測驗所得分數來判定→最佳解的 可操作、可測量、客觀的   依據布伯的觀點﹐人在世界上一直會遭遇到衝突﹐因此必須隨時採取行動﹐以及不斷地進行對話。 "我和你"的基本詞組代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即當"我"主動去認識另一個主體"你"的當下﹐"我"便進入了一個人與人的人際關係。 吾與汝(( I and Thou)的主觀關係 "我和它"的基本詞組則說明人和物的經驗關係﹐換言之"我"可以透過接近一個物體"它"的過程裡取得經驗。吾與它( I and It)的客觀關係   藏(長)馬的性(杏)情不太好, 要做前測(策) 海馬迴-記憶===>"螞蟻"(馬憶) 杏仁核-情緒===>"情人"(情仁) 前額葉-->決策 杏仁核-->情緒中樞 枕葉    →視覺 布洛卡→口語表達不流暢或是無法說話的失語症(額葉)  不說 威尼克→口語表達流暢或是產生無意義的字詞組合(顳葉)  韋禮安   教育券是政府以面額固定的有價證券(即教育券)的形式直接發放給家長,可以抵全部或部分學費,家長能憑教育券自由選擇政府所認可的學校,公私立皆可就讀, 不受學區的限制----家長學校選擇權 教育優先區----教育機會均等   標準分數 1. 是一種相對地位量數 2. 代表個人與團體平均數的距離,單位是該分配的標準差   三大法源可大致分類如下: 教師法: 教師的權力與義務 國民教育法: 國中與國小的相關事項 教育基本法:教育的根本大法,以學習權為核心理念教育目的、教育中立、教育經費保障、禁止體罰等.  市政府設立教育審議委員會,   組織衝突的原因 simon的論點: 1.建立王國 : 組織內的單位均想擴充職權,爭取更多經費,增加更多人 2.背景不同 : 背景不同導致價值觀與看法不同 3.不同的團體意識 : 各個專業單位都認為自己的目標比其他單位的目標更重要   柏恩斯坦-霸權再製 布迪爾-文化再製、文化資本 鉅觀─威里斯-抗拒理論、文化創生 微觀─柏恩斯坦、楊格知識社會學   孔德(Comte)社會學之父 社會動學(社會變遷)vs. 社會靜學(社會秩序與安定) 涂爾幹 教育社會學之父   知即德:蘇格拉底(Socrates)--知蘇達禮   相關→取相關概念、主題連結不同科目,各科仍獨立(ex:以花為主題,國、自分別依主題設計課程) 合科(融合)→合併相關科目為新的學科(ex:地+歷+公→社會科) 廣域→不細分科目,界線不明確(ex:語文、歷史、文法、口說→人文學)   →以上維持行為的排行榜為:不固定比率增強>不定時增強>固定比率增強 桑代克認為酬賞是在強化SR的連結,史金納的後效強化是使相同的反應再出現的可成性     課程計畫當然是以學習領域提出,計畫裡的撰寫才是用單元   紫錐花反毒運動:用藥成癮的或行為適應不良的學生 攜手專案:適應困難的學生 璞玉專案:未升學就業的青少年 朝陽專案:犯罪有案或行為偏差的學生   就諮商專業而言,溝通特權主要是涉及當事人的權利。可使其與諮商員所談的資料,不被用於法庭之上(牛格正,民80)。因此,溝通特權的規定,可以為保密的做法提供法律的基礎   特教法修改過了,改成情緒行為障礙,包含ADHD,新增加:腦性麻痺     蓋聶(R.M. Gagné)認為學習結果有五種 "心動測試度" 認知策略 語文知識 態度 心智技能 動作技能 認語態心動(人魚太心動)   真實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 評量學生-真實生活中... 證據, 教師可從學生的/作品/軼事記錄/觀察記錄   實作性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 從脈絡中學---實際生活經驗相符的工作, 評量/書寫測驗/問題解決/實驗操作/展示/表演/作品集/教師觀察/檢核表 /問卷/團體合作計畫……等。實際操作、作品集   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強調 評量學生---選擇及讚賞自己作品能力, 教師安排一較大型、持續進行的設計活動讓學生在每件作品旁註解創作的過程,以提供學生依時間順序,表現學習中的證據   資質 -- 芝加哥 - 質化研究 微量 -- 維也納 - 量化 法判 -- 法蘭克福 - 批判(法難克服只能用罵的~~~罵的批判) 倫敦鐵橋垮下來(分開了)-- 倫敦 - 觀念分析   主學習:課文內容。 副學習:課文作者。 輔學習:課文情意態度。   (IQ=(MA心理年齡/CA實足年齡)*100   法國學制中,初中有四年,前兩年─觀察期,後兩年─輔導期(先觀後輔)   古德拉(Goodlad)將課程區分為五種不同層次 理想課程-社會層次; 正式課程-機構層次; 知覺課程、運作課程-教學層次; 經驗課程-個人或經驗層次   順攝抑制: 回憶'新',   '舊' 干擾  全國電子 ~~~"舊"干"新" 倒攝抑制: 回憶"舊",  "新"干擾  倒著念~~~"新"干"舊"   代內流動, 內這個字裡面有一個入,很像人,所以是個人生涯中社會階層的變動。 代間流動:兩代間職業的改變   社會抑制(social inhibition)又稱社會削弱(social impairment)。 由Pessin提出,個人在眾人面前作業時,由於眾人的注意,增加心理壓力,因而表現出列於自己單獨作業時的成績。   德行倫理學--把德行當作一種習慣 關懷倫理學--關心自己關心別人 正義倫理學--相當客觀標準的正義觀&道德觀 效益論倫理學--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採形成性評鑑.重視教師之參與. 評鑑方式:參與教師應配合學校推動進程實施自我評鑑(自評)及接受校內評鑑(他評)    正遷移,依性質分: 高徑遷移:原理原則的遷移,屬於高層次,EX抽象思考。 低徑遷移:反覆練習所產生的自動化遷移,通常屬於動作練習。   真實評量是指重視的是實質內容的評量,而不是形式的評量。目的在於確切瞭解被評量者實際具備某種能力的程度,以作為教育改進的依據。真實評量在設計上的特質有: (1)強調所評量的問題具重要性,而非一些不必要的侵入性、任意性的、或設計用以淘汰學生的評量項目。 (2)讓學生能很精緻的表現他們的技能或知識,不在時間上作太大的限制。 (3)在真實而複雜的情境中評量 (4)所要評量的是學生本人的知識使用情形,評量的內容只是方法 (5)也要評量學生的習慣 (6)強調深度甚於廣度。 (7)具有吸引學生的特性,且具有教育性。 (8)作業或問題有時故意設計成較為模糊,以啟發學生的創造力    次級增強-單一連結  ex:好學生貼紙只能換繪本 類化增強-強調一個以上原級增強的連結 例如錢   情境評量是指在一個真實或模擬性的工作情境中,評估者可以操弄工作情境的因素 不同點在於真實評量有著更重視真實情境的考慮。   多元文化的尊重,避免優勢文化欺負弱勢文化,也避免文化歧視造成班級氣氛不和諧,所以導師應重視班級和諧氣氛。   刻板印象是族群、團體等  以全概偏   察覺者根據他對於某種群體的認知來判斷屬於群體中的成員 月暈效應比較偏向個人  以偏概全 察覺者根據單一特徵來產生對於某個人的整體印象。   水平社會流動是同一社會階層內的橫向流動 (A)代內水平流動  職業流動或同代流動,是指個人職業的改變 (B)代間水平流動  指兩代間職業的變化,又稱世代流動,是指父親和兒子之間職業的變動。向上.下.水平   關懷倫理學者諾丁斯(N. Noddings) ◎ 提出品德教育的四個要素或方法:身教、對話、實踐(經常練習)、肯定 ◎ 諾丁斯(N. Noddings)的關懷倫理學主張道德教育應以"情感"為核心,以女性的生活實踐體驗出發,提出──「關係」為人存在的基礎,而「關懷之情」就是人的道德基礎。重視的是「人-我」關係中的關懷關係、責任、與承諾。   班杜拉認為,自我調節包括幾個基本過程。即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評價)和自我反應(強化)。   群因(group factor)智力論  賽斯通--->口訣:[賽]鳩[賊]ㄟ(台語)   兩因子(two-factor)智 力論  斯比爾曼--->口訣:[斯][兩]張紙   多元智力理論(multiple-intelligence theory)  迦納--->口訣:[迦]鳩賊及(台語)=這裡好[多]錢   流動(fluid)與結晶(crystallized)智力理論。 卡特爾--->口訣:卡油(流)精(晶) 流動智力(先天遺傳) 晶體智力(後天學習),亦稱固定智力  口訣:[先民流傳,今後努力]   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果或問題,並提供相關的學習輔導:動態評量 :測驗=>教學=>測驗  評量過程中,理想的實施方是以個別評量為主   涵化(acculturation) 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接觸後,所導致的一文化接受另一文化特質及互相影響的過程。 涵化重點在---形成新的文化   濡化(enculturation) 個人自幼開始、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學習某種生活模式而成為其社會中的一分子的過程。   同化:弱勢被強勢併吞掉   實驗教育三法 1.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公立實驗教育學校法源  2.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在家自行教育法源 3.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 →特許學校   效益論:對的行為在於最大化其結果—代表人物:彌爾、邊沁   效益主義將「效益原則」視為「第一原理」,該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彌爾(J. S. Mill)定義道:一件行動是對的,與它增進幸福的傾向成比例;一件行動是錯的,與它產生和幸福相反的結果成比例。       義務論:對的行為在於遵守道德原則--代表人物-康德 只在乎行動本身是否符合某些「特性」或「規則」。換言之,義務論較關心的行動的「動機」(motives)     德行論:「德行是一種習慣養成的氣質傾向」。代表人物-亞里斯多德 德行論者強調「實踐智慧」的養成,知道在怎樣的情況下,如何判斷是非善惡,以追求卓越和諧關係。   從「充分機會試探學生的個性才能,助其適性發展」可以知道十二年國教希望孩子去摸索,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讀哪種科目或科系適合自己,這就是學生自己的「選擇」。   理性系統模式=傳統理論時期 : 科學管理學派、行政理論學派、科層管理學派(重組織結構)   自然系統模式=行為科學時期: 人際關係理論(霍桑實驗)、合作系統理論、社會系統模式、社會科技系統 (重人與環境的互動)   開放系統模式=權變理論(依照環境而選擇適當的處理方式 ) 非均衡系統模式=渾沌理論   無意識:指個人對其內在或外在環境中一切變化無所知與無所感的情形。 半意識:(下意識)指在不注意或只微注意的情形下所得到的意識,又稱為雞尾酒現象。 前意識:在性質上乃是屬於記憶,故本詞也稱前意識記憶。 潛意識:指潛藏在意識層面之下的感情、慾望、恐懼等複雜經驗,因受意識的控制與壓抑,致使個人不知覺的意識。    懷德海 名言 -教育應該始於研究、並且應該終於研究 -教育不在量多,但在質精 -凡所教的,必教得透徹明白 浪漫-精確-概括 自由-紀律-自由   1轉型領導(激勵) 2學習領導(有效)   信度指的是一致性與可靠性,測量結果是否正確,重複測量能否得到相同結果,舉例來說,若以以磅秤測量體重,第一次測得50公斤、第二次卻是60公斤、第三次又變成40公斤,該磅秤的「信度」便很差。在考試測驗,信度高,即代表該份試題能如實反應考生的能力。   效度指是否測得需要的結果,例如用磅秤測量身高,或用尺測量時間,所用的工具不妥,效度便差。在考試測驗,效度高,代表有測得需要的特質與學習成果。   哈伯瑪斯(J. Habermas)教育上應重視溝通與理性論辯的能力。 理想溝通情境四條件:真實、真誠、合理、理解   任一性別委員應占委員總數三分之一以上。 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女性委員應占委員總數二分之一以上   家給歸屬感vs.自己拚成就 歸屬地位在人們一出生時即已產生,例如性別、種族等。 成就地位,它必須經由個人自身的努力而獲得,例如醫生、律師等。   感官記憶及長期記憶(包含程序、語意記憶)都是沒有容量限制的,只有工作記憶(短期記憶的心理運作層面,用來儲存及提取短期記憶的訊息,以激發長期記憶的運作。似電腦的RAM,不可以同時開太多程式)是有容量的限制   培根有四大偶像   左邏輯,右創意 左腦:邏輯、文字、語言、聚斂思考 右腦:創造、圖像、想像、擴散思考   Taylor:科學管理之父   Fayol:行政歷程之父;行政管理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yler:課程之父   雅量的偏失=寬大偏誤    將學生的表現評定在較高級 苛刻偏失 將學生的表現評定在較低等級 集中趨勢偏誤  將學生的表現評定在中間等級   1.理性模式Robbins -最佳策略 -認為人具有完美理性(經濟人) -可以透過邏輯思考,經過周詳的分析,選擇最佳的方案。  2.滿意模式Simon -滿意策略 -只能達到有限理性,做出滿意的決定。(行政人) -做決定時會受到各人能力以及環境因素的限制,只能就可行方案中,選出最  滿意的可以接受、最滿意的決定。 3.漸進模式Lindblom -比較策略 -透過社會互動形成決定 -強調漸進調適,行政決定屬於演進式歷程,會顧及現實與不斷的修正。 4.綜合掃描模式Etzioni -適應策略 -結合理性模式與漸進模式:當面臨問題時,將問題分為兩層次  *高層次→採用理性模式(政策、基本方針)  *低層次→採用漸進模式(細節、辦法) -行政決定者的能力高低是成效的關鍵(判斷何時使用哪種模式) 5.垃圾桶模式Cohen/March/Olsen -隨機策略 -目標不明確、方向不明確、流動的參與者 -在偶然的機會中,恰巧某一方案適合某一問題的解決,就做決定。 (如同從垃圾桶隨便抽取出來,全憑機會決定)   「有目的性老師」的核心特質:教師效能 經常會思考要將學生培養成什麼樣子,及如何達成;也瞭解最佳的學習並非偶然發生。經常會問自己:教學目標是什麼,批判思考課程的每個部分是否適合學生的背景知識、技能和需求,而每個活動或作業是否與有價值的結果有明確的關聯     馬斯洛(A. Maslow)提出「需求層次理論」:生安愛自知美食(實)   異質性高,相關係數就會高;同質性高,相關係數就會低   因應組織中的工作倦怠: 個人注意力轉移 同事給安慰 組織給假 個人策略 : 轉移注意力 同事策略 : 給予安慰 組織策略 : 給予休假     預備性評量(教學前施行,為標準參照評量):了解起點行為  安置性評量(教學前施行,為常模參照評量):了解學生程度,把他安排至適合其程度的學習組別,屬認知測驗  形成性評量(教學中施行,為標準參照評量):控制教學品質,為教學效果提供回饋,了解學生進步情形,發現學習困難以改進教學方式  總結性評量(教學後施行,為常模參照評量):是否達成教學目標(學生的成就結果)  診斷性評量(可隨時施行,為標準參照評量):了解學生學習困難以補救教學  適性評量(個別化評量):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設計評量題目   基本上,看到題目中出現"閱讀策略",選項就應該找認知取向&訊息處理取向 發現學習、合作學習皆屬於共同建構的學習(教師學生or學生學生) 意義學習屬於教師替學生建構知識   十大溝通原則: 5.正式溝通依層級進行但可偶爾越級.     開學二週內  班級家長會、告知殊教育學生家庭支援服務 開學三週內  舉辦家長日 開學一個月內   全校家長代表大會、成立家長委員會、IEP 負偏態(左尾) 正偏態(右尾)   真實:是否具備能力以及能力程度 實作:觀察實際行為   概念教學基本要素:①概念的名稱 ②特徵屬性 ③概念的定義 ④正反例子 「概念獲得」就是歸納屬性特徵來定義概念的結果。   定義屬性:對於不能用指認方式來學習的抽象概念,就以一組語文含義定義。舉例:民主、快樂、三角形。   原型屬性:一類事物最具典型或由遺傳的最原始型式。例如:以鳥類為例,鴿子與麻雀比企鵝與雞更接近原型。   範例屬性:每一概念皆由許多事例來形成意義的範疇或意義的內涵。   在學率:學生數與人口數之比。  就學機會率:係指畢業生之就學機會而言,以國中畢業生為例,國中畢業生就學機會率=高中職(含補校、實用技能班)、五專等一年級學生數/國中畢業生人數。   卡茲(D. Katz)認為身為管理人員應具備技能 概念、人際、技術技能  卡茲概人術[卡茲的騙人術]   初層次同理心=簡述語意技術+情感反應技術 藉由當事人所表達的感受、行為予以設身處地的反映   高層次同理心 反映當事人所隱含的含意或尚未經驗的感受,催化當事人面對問題的真正感受並自我探索,對困擾有著真正的瞭解與進一步的處遇   萊斯托夫效應 學習材料中最為特殊的事件,容易記憶特殊的事件在知覺中顯著性最高,自然容易記憶,讀者在閱讀也會圈點畫線,以加強萊斯托夫效應   大象(現象學) 胡子(胡賽爾)(Husserl)   社會心理學家Hutnik (1991:156-165)認為族群認同可分成兩個向度來看,一為對自我族群,一為對主流文化的認同。 1.調適者──對本族與主流文化都接受,有能力調適整合。 2.同化者──完全認同主流文化。 3.邊緣者──既不接受主流文化,也喪失自身文化傳承。 4.分離者──排斥主流文化,認同本族文化   朱熹、陸九淵二人學說不同之處:   朱:主張「道問學」,強調外在學問工夫。 陸:主張「尊德性」,強調內在德性修養。   朱:主張「即物窮理」,著重客觀事物之研究。 陸:主張「萬物皆備於我」,以為「心即理」,無須格物。   朱:從經驗中探求真理,類近歸納法。 陸:從直覺中探求真理,類近演繹法。   朱:「先博覽而後歸之約」,即先窮研經典而後知人格修養之道。 陸:「先立乎其大者」,即先探求本源,發明本心乃得人格修養之道。     頂葉:運動技能相關(想像要用手頂著東西) 枕葉:視覺能力相關(睡覺躺著張開眼睛) 顳葉:聽覺能力相關(聶有三個耳朵) 口訣:額葉(耳) 思考(屎) 頂葉(山頂) 動作 方向(動人) 枕葉 (急診)  視覺(室)     何賽與布蘭查(P. Hersey & K.H. Blanchard)的情境領導理論 無能力=>高任務(要訓練) 有能力=>低任務(不用訓練)   參與--有能力但無工作意願=>高關係(有改變的可能) 告知--無能力也無工作意願=>低關係(這種人快辭職吧) 推銷--無能力有工作意願=>高關係(有改變的可能) 授權--有能力也有工作意願=>低關係(不用太幫助這種人他就做得很好)   背景評鑑(context evaluation)包含政策背景、環境背景及需求背景 輸入評鑑(input evaluation):輸入評鑑的目的在來幫助研究計劃的修正.包含:工作計畫、設備、經費、人員資源。 過程評鑑(process evaluation):考核定期提供回饋給執行計劃人。提供資料確保其效率與成果 成果評鑑(product evaluation):目的在於計劃進行期間及告一段落時,評量解釋計劃。提供考核性決定的參考。   權威依其來源可分為三種類型 韋伯穿(傳統權威)金 (精神感召)又戴假髮 (法理權威)   智力本質觀:很難改變他天賦的智力條件,稱之為「實體觀(entity view)」的智力信念 智力增進觀:抱持著「累進觀」的智力信念、認為「教養重於天性」   公平理論=平等理論 Adams 1.個人的工作動機是基於其與同僚間的比較產生的。 2.動機的強弱是由「不平等的程度」決定的。 (個人的工作動機是基於比較後,覺得是否公平而定。) 3.公平是指自己的報酬與自己的收入比和他人的報酬、收入比,成正比。 (1)水平比較:與同事比較 (2)垂直比較:高低職位間的報酬差異是否合理   教導型組織(teaching organization)--鐵齒科漢 (Tichy以及Eli Cohen)培養領導人去教導別人   Beane「課程統整」四向度:「課程設計」、「知識」、「社會」、「經驗」。 口訣:畢畢「克制射精」。   雞尾酒會效應是指人的一種聽力選擇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人的談話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對話或噪音。 該效應揭示了人類聽覺系統中令人驚奇的能力,使我們可以在噪聲中談話。   轉型領導包括四個主要因素:激發動機、知識啟發、個別關懷、魅力影響--單飛歌手轉型成個別魅力和知識動機   科學實證時期:科學管理學派、行政管理學派、科層體制學派 行為科學時期:霍桑實驗學派 動態平衡學派 XY理 需求階層理論 雙因子保健理論 系統途徑時期:社會系統理論 Z理論(x和y之間的理論(折衷-權變)) 權變理論 近代:混沌理論、全面品質控制TQM、知識經濟   帕金森定律(金字塔上升)--最後就會像得帕金森斯症的人一樣難以行走 主管為維持或增加其權威,只想增加部屬而不擬增加對手(即任用傭人,擴大成員),且彼此為對方製造工作,因此造成組織的龐大,行政效率不彰。   彼得原理--彼得無能 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過度升遷而造成冗員,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占據。   訓練無用現象 因能力再好的人依法辦事,聰明常無用武之地。且分工如果太細,則只有用到小部份才能而已。   教、訓、輔三合一方案,該方案主要針對輔導(室)工作分為三級~教學跟訓導為初級預防的範圍進行改造   記憶術技巧 假借 篡(串)位 之 心   多元文化課程的發展順序--安排一天去整形~ 排除-->添加取向-->融入/整合-->轉化/社會行動   十二年國教課綱議題:十九議題要融入課程 重大4項:人權、性別、環境、海洋。--人別近海 一般15項:品德、生命、法治、家庭、防災、安全、國際、科技、資訊、能源、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原住民族 等教育。           安置性評量是運用在教學之前。   習得無助感得出現!單看失敗歸因於能力! 因為能力不好,在怎麼努力都是無用的   Mills:<社會學的想像>,將個人連結到社會結構 Eisner:<教育的想像>,課程設計與評鑑(重視情意和鑑賞),有關教學的知識主要有三項,即技術性的知識(episteme)、實踐智慧(phronesis)和藝術性的知識(artistry)--寄一件     十二年國教全面實施階段具體目標(103年8月至109年7月) 1.免試入學率達85%以上。 2.就近入學率達98%以上。 3.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95%以上。   「路西法效應」在某種特殊的環境下,天使會墮落成魔鬼,好人也會變成壞人。   互動論:米德 社會行為   輔導工作應視學生身心狀況,施予下列三種層級之輔導:  一、發展性:針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進行一般性之輔導。  二、介入性:針對適應困難或瀕臨行為偏差學生進行專業輔導與諮商。  三、矯治性 (處遇性):針對嚴重適應困難或行為偏差學生進行諮商或轉介,並配合轉介後身心復健之輔導。   固定比例增強--指行為出現固定次數就給予增強,如接件計酬、論功行賞 固定時距增強--是指固定時段強,如:學校段考或期末考   實然:現實中能做到什麼 應然:價值上該去做什麼。   歐巴馬(B. Obama)提出RTT「力爭上游計畫」奔向頂峰計畫(Race to the Top) 1.採用學業評量與標準 2.招募和維持高質量教師隊伍 3.建立追蹤學生學業情況資料庫系統 4.改進低成就學校 ●目的:不只幫助學校提高質量,也將權力下放至各州與教育學區,改變政府在教育中扮演之角色。   次序(順序)變項:依資料的屬性排出高低大小順序的等級,可以相互比較。(如:名次) 等距(間距)變項:除了可以說出名稱和排出大小次序之外,還可以算出差別之大小量的變項,只有「相對零點」,可以加減,無法乘除。(如:溫度、分數) 等比(比率)變項:有「絕對零點」,可加減乘除。(如:身高、體重)   康米紐斯  學習途徑係經由 用四季學校去想--感官->想像->心靈   就知識的檢證而言,大致上有三種驗證真理的標準: (一)符應論(correspondence theory),此種看法認為真理是對客觀實體的忠實反映, 經驗主義的看法即為顯例。 (二)貫通論(coherence theory),強調一組學說或主張必須自成一論證體系,內部一致。若一項主張其前提為真 ,卻無法推出其結論也為真,則論證無效。通常數學、邏輯或是倫理學的論證即為此類。 (三)實用(效)論(pragmatic theory) ,其認為真理必須建立在人類行動的後果,此一後果對人類提供助益,乃形成知識。     別性增強(修改自Parrish,1997,666頁) %0 種類 作法 舉例 區別性增強適當(替代)行為(DRA) 問題行為未出現,適當行為的發生率增加時給予增強 孩子常為了逃避課業要求而攻擊老師,當沒有攻擊老師,而且說出“幫我”時誇奬他(增強物) 區別性增強其它行為(DRO) 在特定時間內,只要問題行為沒有出現就能獲得增強 在下課時間攻擊行為未發生,孩子被允許玩團體運動(增強物) 區別性增強不相容行為(DRI) 設法增強和問題行為不相容的適當行為 孩子坐在位子上的行為被增強,離開座位的行為減少(不相容行為:坐下和離開不可能同時出現)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