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教學模式-卡蜜-迪汎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歷史發展: 1962年,卡蜜(Constance Kamii)是魏卡特「高瞻遠矚計畫」的研究助理,1967年,卡蜜發展出一套托兒所的課程,課程目標和「高瞻遠矚計畫」類似,強調使教育不利的孩子能夠在學校中獲得成就, 因為同事辛克萊爾(Hemina Sinclair)的影響,卡蜜開始透過觀察幼兒操弄物品時之活動與反應,設計有關物理性知識的活動,1970年,物理性知識出現在卡蜜設計課程中之目標內(Kamii & Radin, 1970) ,自此之後,卡蜜的課程模式遂與其他以皮亞傑理論為理論基礎之課程有了顯著的差異。迪汎思(R.DeVries) 將卡蜜原本的課程架構從皮亞傑的結構論轉至強調皮亞傑理論中的建構論,並加入柯伯格(L. Kohlberg) 的道德發展理論和沙蒙(R.Selman)之角色取替發展理論。 二、理論基礎 (一)以皮亞傑學說中的建構論精神為基礎 (二)強調自主性的互動、去中心化的發展以建構知識的過程 (三)強調皮亞傑知識論對幼教課程的啟示,是指探討「什麼是知識」以及「知識是如何產生的」等相關議題  卡蜜-迪汎思: (1)依據「皮亞傑」認知論及建構論              「柯爾堡」道德發展論              「沙門」角色替代論 (2)物理性知識:透過「感官」知物體特性。      社會性知識:社群共同建構的知識,(約定成俗成規性),如聖誕節、新年。      數理邏輯智識=第三類知識:操弄物體後,心智中建立「物體與物體間的關係,                ..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卡蜜-迪汎Constance Kamii卡蜜建構感官柯爾堡沙門皮亞傑角色替代論道德發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