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陳真-行政學百分百(命題焦點暨題庫解析)

主題:激勵保健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賀滋柏格 ( Herzberg ) 的激勵保健理論學說中,下列那一項是工作滿足的因素? (A) 薪資 (B) 工作環境 (C) 成就感 (D) 人際關係 ANS : (C) 關於何茲柏格(Frederick Hertzberg)激勵保健理論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A) 上司的監督是保健因素(B) 保健因素可以提升組織成員的生產力 (C) 成就是激勵因素(D) 激勵因素可以在心理上產生激勵作用ANS :(B) 學者何茲柏格 ( F. Herzberg ) 曾提出「激勵保健理論」,下列何者屬於「激勵因素」? (A) 人際關係(B) 報酬待遇(C) 上司的監督(D) 成就與賞識ANS : (D) 下列有關「激勵保健理論」中「保健因素」的敘述,何者錯誤? (A) 亦稱「不滿因素」 (B) 亦稱「維持因素」 (C) 包含上司的監督 (D) 多與工作本身的內涵有關ANS : (D) 賀茲柏格 ( F. Herzberg ) 所提的激勵保健學派理論,認為影響工作滿足的因素有 5種,那 5種?(A) 成就感、受賞識、工作本身、責任感、陞遷發展(B) 成就感、受賞識、領導、責任感、陞遷發展(C) 成就感、受賞識、工作本身、薪水、陞遷發展(D) 成就感、人際關係、工作本身、責任感、陞遷發展 ~精修 (一) : 一、 「雙因子理論」( Two Factor Theory ) 又叫「激勵保健理論」( Motivator-Hygiene Theory ),是美國的「行為科學家」何茲柏格 ( Herzberg ) 提出來的,也叫「雙因子激勵理論」。「雙因素激勵理論」是何茲柏格 ( Herzberg ) 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豐富化」方面,何茲柏格 ( Herzberg ) 也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 二、20世紀5O年代末期,何茲柏格 ( Herzberg ) 和他的助手們在美國「匹茲堡地區」對二百名「工程師」、「會計師」進行了「調查訪問」。其「訪問」主要圍繞「兩個問題」: (一) 在「工作」中,哪些事項是讓他們感到「滿意的」,並估計這種「積極情緒」持續「多長時間」;又有哪些事項是讓他們感到「不滿意的」,並「估計」這種「消極情緒」持續「多長時間」。 (二) 何茲柏格 ( Herzberg ) 以對這些問題的「回答」為「材料」,著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們」在「工作」中「快樂」和「滿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滿足」。 (三) 結果何茲柏格 ( Herzberg ) 發現 : 1. 使職工感到「不滿」的,都是屬於「工作環境」或「工作關係」方面的 → 稱之為「保健因子」; 2. 使職工感到「滿意」的都是屬於「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方面的 → 稱之為「激勵因子」。 三、「保健因子」方面 : (一)「保健因子」的「滿足」對職工「產生」的「效果」類似於「衛生保健」對「身體健康」所起的「作用 : 1.「保健」從「人」的「環境」中「消除」有害於「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準」,但有「預防疾病」的「效果」。 2. 它不是「治療性的」,而是「預防性的」。 (二)「保健因子」包括 : 1.「政策」與「管理」; 2.「上司監督」; 3.「報酬待遇」; 4.「人際關係」; 5.「工作條件」與「環境」。 (三) 當上述這些因素「惡化」到「人們」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時,就會產生對「工作」的「不滿意」。 (四) 但是,當「人們」認為這些因素「很好」時,它只是「消除」了「不滿意」,並「不會」導致「積極」的「態度」,這就形成了某種既「不是滿意」、又「不是不滿意」的「中性狀態」。 四、「激勵因子」方面 : (一) 那些能帶來「積極態度」、「滿意」和「激勵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勵因子」。 (二) 這是那些能「滿足個人自我實現需要」的「因素」。 (三)「激勵因子」包括: 1.「成就」; 2.「工作本身」; 3.「賞識」; 4.「責任」; 5.「升遷」與「發展」。 (四) 如果這些因素具備了,就能對人們產生「更大」的「激勵」。從這個意義出發,何茲柏格 ( Herzberg ) 認為 : 1.「傳統」的「激勵假設」,如「工資刺激」、「人際關係」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等,都「不會」產生「更大」的「激勵」;它們能「消除不滿意」,防止產生問題,但這些「傳統」的「激勵因素」即使達到「最佳程度」,也「不會」產生「積極」的「激勵」。 2. 按照何茲柏格 ( Herzberg ) 的意見,「管理層」應該認識到「保健因子」是「必需的」,不過它一旦使「不滿意中和」以後,就「不能」產生「更積極」的「效果」。只有「激勵因子」才能使人們有「更好」的「工作成績」。 五、何茲柏格 ( Herzberg ) 及其同事以後又對各種「專業性」和「非專業性」的「工業組織」進行了「多次調查」 : (一) 他們發現,由於「調查物件」和「條件」的「不同」,各種「因素」的「歸屬」會有些「差別」。 (二) 但總的來看 : 1.「保健因子」基本都是屬於「工作環境」和「工作關係」的; 2.「激勵因子」基本上都是屬於「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的。 ※ 但是,何茲柏格 ( Herzberg ) 注意到,「保健因子」和「激勵因子」都有若干「重疊」現象,如「賞識」是屬於「激勵因子」,基本上起「積極作用」;但當「沒有」受到「賞識」時,又可能起 「消極作用」,這時又表現為「保健因子」。而「薪資」是「保健因子」,但有時也能產生使職工「滿意」的「結果」。 六、何茲柏格 ( Herzberg ) 告訴我們,「滿足」各種「需要」所引起的「激勵深度」和「激勵效果」是「不一樣的」。「物質需求」的「滿足」是「必要的」,沒有它會導致「不滿」,但是即 使「獲得滿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調動人的「積極性」,不僅要注意「物質利益」和「工作條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 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錄用,各得其所,注意對人進行「精神鼓勵」,給予「表揚」和「認可」,注意給人以「成長」、「發展」、「晉升」的「機會」。隨 著「溫飽生理需求」問題的「解決」,這種「內在激勵」的「重要性」就會越來越「明顯」。 依據赫茲伯格 ( Herzberg ) 的激勵保健理論,發現激勵個人投入工作的動機有兩組因素,一組為激勵因素,另一組為保健因素,下列何者不屬於激勵因素?(A) 成就感(B) 認同感(C) 工作環境(D) 晉升管道ANS : (C)   賀滋柏格 ( Frederick Herzberg ) 的激勵保健理論中,下列何者不屬於激勵因素:(A) 工作本身 (B) 成就感 (C) 人際關係 (D) 成長機會ANS : (C)   激勵保健理論的激勵因素中,不包括下列何者在內: (A) 成就 (B) 賞識 (C) 報酬待遇 (D) 工作內涵 ANS :(C)   學者何茲柏格(F. Herzberg)曾提出「激勵保健理論」,下列何者屬於「激勵因素」? (A) 人際關係 (B) 報酬待遇 (C) 上司的監督 (D) 成就與賞識ANS : (D)   下列何者屬於激勵保健理論的「激勵因素」?(A) 人際關係 (B) 工作內涵 (C) 工作環境與條件(D) 組織的政策與管理ANS : (B)   學者何茲伯格(F.Herzberg)曾提出「激勵保健理論」,下列何者屬於「保健的因素」?(A) 陞遷發展(B) 報酬待遇(C) 工作的責任(D) 成就與賞識ANS : (B) 根據何茲柏格(F. Herzberg)的激勵保健理論,以下何者為激勵因素(motivators)? (A) 報酬待遇 (B) 工作本身的內容 (C) 人際關係 (D) 上司的監督ANS : (B) 賀茲柏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激勵保健理論,下列何者是賀茲柏格所稱的「保健因素」? (A) 升遷與發展(B) 工作成就感(C) 長官的賞識(D) 人際關係ANS : (D) 行政學研究的發展歷程中,何茲柏格(F. Herzberg)曾提出「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ion- Hygiene Theory)。請問下列何者屬於其中之「激勵因素」?(A) 人際關係(B) 工作環境與條件 (C) 上司的監督(D) 工作本身ANS : (D)   下列何者是何茲伯格(F. Herzberg)激勵-保健理論當中所稱的「保健」因素? (A) 成就 (B) 賞識 (C) 人際關係 (D) 升遷與發展ANS : (C)   賀滋伯格(F. Herzberg)提出激勵保健二因理論,下列那一項不屬於激勵因素? (A) 工作本身(B) 成就感(C) 工作保障(D) 自主實現 ANS : (C)   下列何者為 F. Herzberg「激勵-保健二因子理論」中,所稱「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A) 責任 (B) 成就 (C) 薪酬 (D) 升遷 ANS : (C) 下列何者並非「激勵保健理論」中「滿意因素」所涵蓋的項目?(A) 成就(B) 賞識(C) 人際關係(D) 升遷發展 ANS : (C)   激勵保健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 麥克葛瑞格 ( D. McGregor ) (B) 馬師婁 ( A. Maslow ) (C) 何茲柏格 ( F. Herzberg ) (D) 傅麗德 ( M. P. Follett ) 下列何者不屬於「激勵保健理論」之激勵因素?(A) 工作本身(B) 陞遷與發展(C) 責任與賞識(D) 人際關係 ANS : (D) 赫茲伯格(Herzberg)的激勵保健理論,認為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均能夠鼓舞個人投入工作的動機,下列何者為保健因素?(A) 工作認同感(B) 工作環境(C) 成就感(D) 升遷管道ANS : (B) 賀滋柏格(Herzberg)在「激勵保健理論」中提出五項激勵因素,下列何者為非? (A) 成就感(B) 工作本身(C) 工作環境(D) 升遷 ANS : (C) 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 1.  又名雙因子理論或兩因素理論 2.  人類的動機與滿足感是由兩組因素所控制:      (1)激勵因素-影響工作滿意的因素(內在因素),直接相關         A.存在-引起滿意         B.不存在-不一定引起不滿意         à成就感、賞識、工作本身(變化性or例行性)、責任感、升遷或事業           成長      (2)保健因素-影響工作不滿意的因素(外在因素),間接相關         A.存在-不一定會引起滿意         B.不存在-引起不滿意         à薪資、人際關係、工作環境、視導技巧 赫茲柏格(Herzberg)(1959) 提出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又稱兩因理論(Two-factor theory),對於能防止員工不滿的因素,稱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或「維持因素」(Maintenance factors),而能帶來員工滿足的因素,稱為「激勵因素」(Motivators)。保健因素共有五項: 1. 機關組織的政策與管理。 2. 上司的監督。 3. 報酬待遇。 4. 人際關係。 5. 工作環境與條件。 這些因素乃是滿足員工較低層次需求的工作誘因,若未能達到最低的需求水準,則會導致員工的不滿。然保健因素僅能使員工安於工作,並不能使員工較高水準的自尊與自我實現需求獲得滿足,還必須運用激勵因素如:成就感、賞識、工作本身、責任、升遷與發展等,才能使員工具有工作滿足(Herzberg,1959)。因此,員工福利的設計可從保健與激勵因素考量,使員工較低水準的生理、安全與社會需求以及較高水準的自尊與自我實現需求皆能獲得滿足。 Herzberg(1966)提出激勵保健理論,又稱為雙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Herzberg認為人類的動機與滿足感是由兩組因素來控制,而非傳統上所認為的只有一組因素。他把滿足的反面定為無滿足(no satisfaction),而不滿足的反面卻是沒有不滿足(no dissatisfaction)。滿足與不滿足分別由兩種不同的因素來控制影響工作滿足(Job satisfaction)的因素,包括有成就感、受賞識感、工作本身、責任感、成長及升遷發展,這些因素能有效的激勵個人較佳的績效及努力,稱為激勵因素,這些因素都與工作有直接關係,且隱含於工作之中的,故又稱為內在因素。這些因素若存在或屬積極性的話,便會引起人的滿足感。反之,若這些因素不存在的話,並不一定會引起人的不滿足感。 影響工作不滿足(Job dissatisfaction)的因素,包括有組織的政策與管理、視導技巧、薪資、人際關係、及工作環境,主要在於防止工作不滿意,這些稱為保健因素,這些因素與工作只有間接關係,是外在於工作本身的,故又稱為外在因素。這些因素若不存在或是屬消極性的話,便會引起人的不滿足感。反之,若這些因素存在或屬積極性的話,則不一定會引起滿足。 Herzberg認為激勵與保健因素是屬於兩種不同的層面,彼此之間並非一線之兩極端。因此,消除了使個人不滿足的保健因素,並不代表因之就能激勵個人,而產生滿足感。Herzberg建議公司負責人或行政者以下三點: (一)豐富工作本身:包括對於工作責任的適當安排與調整,並根據工作者本身之潛力與能力分派工作。 (二)鼓勵自動自治的精神:給予工作者適度的自由與自治來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行政者除盡力為員工爭取福利(如工作環境、薪資)外,也應多花時間在激勵因素的改進上 ◎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 以何茲伯格(F.Herzberg)為代表,公元1950年代後期提出此理論。英文:Motivation-Hygiene Theory,也稱「保健二因理論」、「二元因素論」、「兩因素理論」、「雙因子理論」等。 人類的動機與滿足感是由兩組因素所控制: 一、保健因素: 1.意義: 何茲伯格發現覺得不滿意的項目多和工作的「外在環境」有關,即為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消極的在於維持原有的狀況,故對進一步改善並沒有幫助,但是保健因素卻最容易讓人不滿,所以亦稱「不滿因素」(可防止不滿的因素)。這些因素的變化可讓人員的工作態度短期改變,也叫做「維持因素」。 2.內容: 保健因素-影響工作不滿意的因素(外在因素),間接相關 A.存在-不一定會引起滿意 B.不存在-引起不滿意 (1)機關組織的政策管理。 (2)上司的監督。 (3)人際關係。 (4)報酬待遇。 (5)工作環境、條件。 ※具體來說這些因素包含:工作場所、薪水、工作保障、監督、人際關係、組織政策。任何一個組織要想讓其人員維持一個工作水準,就必須讓這五個因素維持在使員工滿意的水準。 ##場薪保監人組 二、激勵因素: 1.意義: 激勵因素可激發人員工作意願,產生自動自發的工作精神,故又稱「滿意因素」(可帶來滿足)。 2.內容: 激勵因素-影響工作滿意的因素(內在因素),直接相關         A.存在-引起滿意         B.不存在-不一定引起不滿意 (1)成就感。 (2)賞識(褒獎)。 (3)工作本身。 (4)責任。 (5)升遷、發展。 ##成賞工責升 三、貢獻: 1.一個組織不能只靠提供「保健因素」維持一定工作水準為己足,應進一步增近「激勵因素」讓組織績效達最高境界。 2.影響公元1960年代之後的工作設計,尤其是工作豐富化(Job Enrichment)和工作生活品質(Quality of Work Life,QWL)。 3.要提高成員的工作滿意感,應從激勵因素改善。 4.要消除成員的工作不滿意感,應從保健因素改善。 5.同時改善激勵及保健因素,才能既有滿意感,又無不滿意感。   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 1.  又名雙因子理論或兩因素理論 2.  人類的動機與滿足感是由兩組因素所控制:      (1)激勵因素-影響工作滿意的因素(內在因素),直接相關         A.存在-引起滿意         B.不存在-不一定引起不滿意         à成就感、賞識、工作本身(變化性or例行性)、責任感、升遷或事業           成長      (2)保健因素-影響工作不滿意的因素(外在因素),間接相關         A.存在-不一定會引起滿意         B.不存在-引起不滿意         à薪資、人際關係、工作環境、視導技巧   以下何者屬於赫茲伯格 ( Herzberg ) 所稱激勵保健因素中影響工作滿足的因素?  A -工作本身  B -工作環境  C -薪資   D -人際關餘   E -成就感(A) BC (B) DE (C) AE (D) BD ANS : (C)~解析 :何茲柏格 ( Herzberg ) 的 「激勵保健理論」學說中之 「二因素」( 即「保健因素」( hygiene factors ) 和「激勵因素」( motivators ) ,簡述如下 :一、「激勵因素」=「滿意因素」=「內在因素」:存在則滿意 (一) 這種「因素」是具有「積極作用」的「激勵因素」( motivators ) ,因為這些「因素」可以「激發人員」的「工作意願」,產生「自動自發」的「工作精神」,所以亦稱之「滿意因素」( satisfiers ) 。 (二) 包括以下五項 : 1.「成就」( achievement ) : 能促使「自我實現」。 2.「工作本身」( work itself ) : 具有「挑戰性。 3.「賞識」( recognition ) : 獲得「上司」之「賞識」。 4.「責任」( responsibility ) : 增加「人員」之「工作責任」。 5.「升遷」與「發展」( advancement )。 (口訣:成功是任你升遷) 二、「保健因素」=「不滿因素」=「維持因素」=「外在因素」:不存在則不滿意,但存在不一定滿意(一) 是「消極的」,亦即在「維持原有」的「狀況」,所以對「進一步改善」並「無幫助」。(二) 這種「因素」最易導致「人員」的「不滿」,故又稱為 「不滿因素」( dissatifiers )。包括有五項 :1.「政策」與「管理」。2.「上司監督」。3.「報酬待遇」。4.「人際關係」。5.「工作條件」與「環境」。(三) 上述五種若發生「不滿」,則「工作態度」會「立刻變壞」,「效率降低」。(四) 反之,「人員」若對此感到「滿意」,即可「維持原來水準」,但卻「無助水準」之「提昇」,所以此項「因素」又可稱之「維持因素」( Maintenance factors )。 (口訣:朕愁晉見奸人)               政策、報酬、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上司監督、人際 (一)工作滿意因素       1.成就感       2.受賞識感       3.工作本身       4.責任感       5.升遷發展 (二)保健因素      1.機關組織政策與管理      2.視導技術(上司的監督)      3.薪資(報酬待遇)      4.人際關係      5.工作環境與條件  (三)啟示     1.要提高成員的工作滿意感,應從激勵因素改善。     2.要消除成員的工作不滿意感,應從保健因素改善。     3.同時改善激勵及保健因素,才能既有滿意感,又無不滿意感。    這些因素乃是滿足員工較低層次需求的工作誘因,若未能達到最低的需求水準,則會導致員工的不滿。然保健因素僅能使員工安於工作,並不能使員工較高水準的自尊與自我實現需求獲得滿足,   PS:保健:在政策管理良好的環境中,人有薪資和技術 代表學者:賀滋柏(Herzberg, F.)  二、 理論要點:  (一)激勵(工作滿意)因素 -----有會滿意,沒有不會怎樣。 1.成就感 2.受賞識感 3.工作本身 4.責任感 5.升遷與發展才能使員工具有工作滿足(Herzberg,1959)。因此,員工福利的設計可從保健與激勵因素考量,使員工較低水準的生理、安全與社會需求以及較高水準的自尊與自我實現需求皆能獲得滿足。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激勵保健理論保健因素激勵因素Herzberg雙因子理論不滿因素滿意因素激勵保健內在因素兩因理論